农机农艺相结合提高小麦的播种质量的论文

农机农艺相结合提高小麦的播种质量的论文

ID:10315277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6

农机农艺相结合提高小麦的播种质量的论文_第1页
农机农艺相结合提高小麦的播种质量的论文_第2页
农机农艺相结合提高小麦的播种质量的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农机农艺相结合提高小麦的播种质量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农机农艺相结合提高小麦的播种质量的论文 摘要介绍埇桥区小麦耕作方式的演变及该区小麦播种的现状,提出提高小麦播种质量的措施,以期为小麦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播种;农机农艺;发展历程;现状;建议   论文联盟  埇桥区是农业大区,小麦是其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有“一麦吃全年”的说法。近年来,随着农业投入加大、全区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逐步普及推广应用,小麦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强度逐步减小。其中,农机的正确使用和农业技术的大力推广在提高小麦产量上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小麦的播种环节上,农机和播种技术的有机结合使小麦的产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1小麦

2、耕作方式的演变  埇桥区小麦的耕作方式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85年以前。全区小麦整地以畜力为主,播种全靠人工耧播和撒播。田间耕作层在20cm左右。一般耕作时间长,从9月下旬开始整地、播种,一直持续到10月底。北部乡镇先开始播种,然后中南部乡镇才开始。由于播期较长,土壤墒情难以掌握,造成播种质量不高,田间苗情差异较大。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作业周期长,工作效率低,受天气影响较大,产量不稳且只在中产水平徘徊。化肥的施用比较单一,氮肥以碳酸氢铵为主,磷肥以过磷酸钙为主,搭配钙镁磷肥,钾肥和微肥用的很少。1980年前后该区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时期群众种地积极性比较高,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种植

3、业和养殖业。因此,对土地的认识和管理也比较到位,小麦增产幅度比较明显。.此时农业机械很少,人力和畜力是田间作业的主要动力,家畜、家禽几乎家家都有养殖,田间农家肥施用比较普遍。另外,作物秸秆通过家畜过腹还田和高温堆肥直接还田,使田间有机肥的平均施用量可达到11.25t/hm2以上。第二阶段:1986—2000年。这一阶段是传统的种植方式向农业机械普及转变阶段。生产上由于大面积推广博爱7422、皖麦19等小麦品种,单产逐步提高。中后期小型农机具开始使用,机耕、机播面积逐渐增加。家庭养殖大牲畜数量在减少,高温堆肥等积肥方法逐步淡化,导致田间有机肥的施用量逐年减少[1-2]。第三阶段:2001—20

4、09年。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民主要收入由农业转为以非农来源为主。农业机械开始大量使用,大型农机具广泛被农民认可,小麦的耕作周期缩短。小麦品种进行了第7次更新换代,烟农19成为主要种植品种,小麦平均单产实现中高产,部分田块和农民生产水平达到高产。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养殖大专业合作组织开始大量涌现。  2小麦的播种现状  当前埇桥区小麦整地方式中,机械完全替代畜力。机械整地又分2种方式:一是耕后耙地再播种。前茬作物收获后播种深度一般能达到20cm;二是旋耕播种,播种深度在15~18cm,作业速度快,费用较低。秸秆还田的方式70%为就地焚烧,30%机械还田或堆沤腐烂后再还田。目前,小麦播

5、种机播面积占98%以上,播种行距一般在15~18cm,播种深度3~5cm,有的地块播种过深,达到6~8cm,造成出苗顶土困难,形成弱苗。近年来,随着旋耕机械的增加,该区旋耕面积不断扩大,其优点是旋耕速度快,墒情易抓住,表层土易细碎,成本低,能抓住最佳适宜播期。缺点是耕层浅,旋耕后不镇压,造成土壤过暄,犁底层上抬,根系下扎困难,土壤失墒快,容易发生冻害、旱害,后期易倒伏、易早衰[3-4]。  3提高小麦播种质量的措施  (1)提高整地质量,关键是耕后要耙匀踏实,土地平整,无明暗坷垃,达到上虚下实,利于保墒。做到适墒足墒下种,遇旱时要先抗旱后播种。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应大力推广土壤深松,

6、能加大土壤耕作层,改变土壤结构,蓄水保墒,做到涝能排、旱能蓄,有利于农作物根系发育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同时,土壤深松对土壤扰动小,基本保持农田地表覆盖状态,是实施保护性耕作的保障技术措施。农田土壤深松一般3年左右进行1次,与传统种植年年翻耕作业相比,大大降低了农机作业成本。  (2)近年来,干旱是小麦秋种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不仅直接降低小麦自身抵抗不利天气的能力,而且加大了中后期田管、苗情转化的难度。因此,要把提高秋种质量作为小麦高产的关键环节,真正做到“七分种,三分管”,为小麦增产奠定基础。一是要大力推进深耕深松、整平耙实,切实提高整地质量。二是要从机械配套入手,切实扭转旋耕机播不实问题

7、。三是要从改善农田水利条件入手,大力推广适墒播种。墒情不足的,要先灌溉造墒,然后再播种。四是以控制播量为重点,深入开展“少用十斤种,多收百斤粮”活动,进一步解决好一些地方播量过大的问题。五是防止半冬性偏春性品种过早播种为重点,适期播种。  (3)埇桥区秋种旋耕面积逐年扩大,降低劳动强度,但由于方法不科学,在实际生产中常常出现田间死苗和老小苗现象。旋耕后的田块未进行镇压直接播种,造成土壤过于疏松,根系吸收能力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