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职高专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机制探讨的论文

构建高职高专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机制探讨的论文

ID:10318151

大小:6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6

构建高职高专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机制探讨的论文_第1页
构建高职高专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机制探讨的论文_第2页
构建高职高专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机制探讨的论文_第3页
构建高职高专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机制探讨的论文_第4页
构建高职高专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机制探讨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建高职高专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机制探讨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构建高职高专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机制探讨的论文  摘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环节是“顶岗实习”,而学生能够顺利进行“顶岗实习”依托企业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是根本。构建“工学结合”良好社会环境,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内涵建设,充分发挥院校的技术、人才和装备优势,才能使“校企”合作双赢,从而保证“校企”双方结合的积极性、主动性,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长效机制  abstract:praticeonregularstationisthekeylinkforputtingtheodei

2、ntoeffect.andthepracticebaseoutofcollegeisthefounditionforpratice-on-regular-station.onlytosetupgoodsocialenvironmentforent,canakethet-effectivemechanismforode.  keyodelong-term-effectivemechanism    1.引言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指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3、建设计划”的主要内容是:①提高示范院校整体水平;②推进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③加强重点专业领域建设;④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示范院校要积极为社会提供技术开发与服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努力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以及转移农村劳动力提供服务;积极开展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对口支援与交流,主动为区域内职业院校培训师资,促进地区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⑤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1]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中,对于每一个建设专业的建设,主要包括:①教学与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国家加大投入改善高职院校试验、实训的硬件设施;②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素质

4、教师队伍的建设;③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改革传统的学科式教学体系,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④对外服务与科技开发;⑤带动与辐射:示范性院校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其他院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示范;⑥专业群的建设:围绕重点建设的专业,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群建设,从而提高办学效益。6个建设内容的重中之重是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或者说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验实训条件是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双师”师资队伍是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对外服务与科技开发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注入无穷的动力。高职高专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就是“工学结合”,所

5、以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机制一定程度上关乎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成败。    2.“工学结合”的现状    高等职业院校大部分由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合并升格而来,普遍科研水平较低、技术基础薄弱,往往只注重教学和实行低水平的工学结合:如派学生到生产一线参观实习、教师临时到生产单位实践锻炼等,即使这种低水平的结合往往还要靠同学、校友勉强维系,在“工学结合”中学校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工学结合”社会层面的问题。  对“工”的要求缺乏法律依据。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人才培养是学校的职责,大部分行业企业认为他

6、们只是人才的消费者,特别是在就业压力比较大的社会背景下,企业挑选人才的余地较大,限制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在企业行业参与人才培养方面医护行业有着良好的传统,他们有着完善的顶岗实习、实习指导和实习考核制度,这为其他行业、专业的“工学结合”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建立健全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责任与义务,是“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须。  各级政府部门对“工学结合”的观念意识、参与力度不够强,应积极发挥政府部门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重的组织、领导、保障、统筹规划和监督检查作用。另外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

7、社会氛围,让直接和间接参与工学结合的人员真正理解“工学结合”。  2.2“工学结合”中“学”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学结合”中“学”所处的尴尬地位的根本原因是“结合”中给“工”带来的效益不够可观。在学的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2.1“学”的内功不够。  大部分高职院校有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升格而来的事实,决定了高等职业院校普遍科技水平低下、技术基础薄弱,依靠自己的技术实力开展“工学”的深度合作,为企业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的能力不够。  2.2.2学校负担过重。  “工学结合”中,学校

8、既是发起者,也是组织者、策划者和主要的实施者,在出现问题和困难时,还是主要的解决者、协调者。“结合”前,学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