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潍坊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ID:10318502

大小:279.50 KB

页数:51页

时间:2018-07-05

潍坊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_第1页
潍坊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_第2页
潍坊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_第3页
潍坊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_第4页
潍坊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潍坊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潍坊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目 录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分类分级  1.4适用范围  1.5工作原则  1.6应急预案体系  2组织体系  2.1领导机构  2.2办事机构  2.3工作机构  2.4地方机构  2.5专家组  3运行机制  3.1预测与预警  3.1.1预测与预警系统  3.1.2预警级别及发布  3.2应急处置  3.2.1信息报告  3.2.2先期处置  3.2.3应急响应  3.2.4指挥与协调  3.2.5应急联动-52-  3.2.6区域合作  3.2.7应急结束  3.3恢复与重建

2、  3.3.1善后处置  3.3.2社会救助  3.3.3调查与评估  3.3.4恢复重建  3.4信息发布  4应急保障  4.1人力保障  4.2财力保障  4.3物资保障  4.4基本生活保障  4.5医疗卫生保障  4.6交通运输保障  4.7治安维护  4.8人员防护  4.9通信保障  4.10公共设施  4.11科技支撑  4.12法制保障  4.13气象水文海洋信息服务  5监督管理  5.1预案演练  5.2宣教培训  5.3考核奖惩  6附则-52-  6.1预案管理  6.2发布实施  7附件  7.1《特别重大、重

3、大、较大、一般突发事件分级标准(试行)》  7.2总体应急预案框架图  7.3市级应急管理工作流程示意图  7.4专项应急预案构成  7.5部门应急预案目录  7.6分级响应级别-52-1总则  1.1编制目的  提高全市各级人民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山东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3分类

4、分级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火灾和草场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植物疫情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中毒,动物疫情,饮用水安全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

5、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各类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事件分级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分级标准》,见附件7.1),作为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分级处置的依据。-52-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涉及跨县(市、区)行政区划,或超出事发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事件

6、的应对工作。  1.5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政府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危害。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建立健全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7、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确保应对突发事件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动员和依靠公众力量,发挥镇街、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应急志愿者队伍和每位公民的作用,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

8、;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  (7)公开透明,正确引导。及时、准确、客观、统一发布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及处置工作情况,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1.6应急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