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探究性实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借助探究性实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ID:10319399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6

借助探究性实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_第1页
借助探究性实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_第2页
借助探究性实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_第3页
资源描述:

《借助探究性实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借助探究性实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摘要:化学学科的探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方佳径。在课堂上实现角色变换、联系生活实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创设问题情境等具体措施,都是构建“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习热情、鼓财会论文,..摘要:化学学科的探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方佳径。在课堂上实现角色变换、联系生活实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创设问题情境等具体措施,都是构建“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习热情、鼓励积极思维,以达到培养探索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关键词:探究性实验创新精神实践能

2、力化学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分支,探究性实验是探究其深邃内涵和深广外延的有效途径,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方。于此,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曾做了以下尝试:一、实现角色变换,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建立在这种师生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既没有学生的自由,也没有教师的实质权威。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要转换角色,使自己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在教学的环节设计中,要力求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动手、动脑、动笔、动口,这样才能充分开发和表现学生的才能,使其

3、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要遵循以下原则:通过导趣,使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导做,使学生“善学”。二、联系生活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苏霍姆林斯指出:“教学全过程,学生的一切活动类型,都与发展他们的智能,首先是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联系在一起,而这一工作成功的首要条件是引人入胜的学习。若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迸发出极大的学习激情,进而形成一种优势的意识倾向性。”化学知识渗透在我们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如果能够把化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

4、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利用它去了解、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学生就会为自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而高兴,尤其是在周围的人不懂得这些时,更会产生一种自豪感。结合课本的知识,我曾设计让学生配制除锈剂、自制节日烟花等;还对几种常见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得到关于维生素C含量高低的第一手感性资料。另外,我还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深入到农村、城镇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关于垃圾、污水等问题,再让学生讨论解决污染问题的办法。在以上实践活动中,学生发言踊跃,提出了许多合理的治理方案,写出了质量较高的调查报告。

5、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们在实践中变得异常活跃,无形中更激发了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三、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要培养创造性思维,首先要打破教学上的老框子,鼓励学生多发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特别是要鼓励学生对前人的一些现成的实验规律要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即使某些发问是可笑的,某些发现是错误的,某些探索是失败的,教师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和失败的原因,变错误为正确,变失败为成功,保护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积极性。例如,课

6、堂上介绍测定乙醇结构的实验装置后,有一个同学向教师介绍了一种更简单易“行”的操作方法——用标有刻度的甘油注射器代替排水装置。这时,教师不能因为设想的不合理而打击学生探索求异的思想火花,而要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去发现其设想的不合理性。所以我没有直接否定他的建议,而是肯定了他的积极动脑,然后引导他反复操作和比较,使其终于在质疑的活跃思维状态下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在自我验证的过程中完成了自我纠正、自我提升。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探索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入都蕴藏着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研

7、究者、探索者的强烈欲望,蕴藏着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师还要注意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注重实验的创新和探索性,引导学生达到积极思维的最佳状态——创新意识。如在设计“用实验的的方法验证氯酸钾是由钾、氯、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实验中,学生自行设计方案,然后进行讨论。有的同学指出,催化剂二氧化锰中也有氧元素,有的方案不能说明生成的氧气就是由氯酸钾分解得来的……这时教师可适时提出这样的问题:“那么如何验证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对反应结果无影响呢?”“应该设计怎样

8、的实验来证明呢?”大家又进入了第二轮讨论设计过程中。虽然有些同学的设计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不能付诸实现,但确有创意,教师都应予以肯定。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既巩固了已有知识,又开拓了思维,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上,就是我在实验教学时的几点尝试,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功效不可能立竿见影,但若天长日久、持之以恒,定会收获出人意料的成效。财会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