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梁启超新闻思想的现代意义的论文

论梁启超新闻思想的现代意义的论文

ID:10329146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6

论梁启超新闻思想的现代意义的论文_第1页
论梁启超新闻思想的现代意义的论文_第2页
论梁启超新闻思想的现代意义的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梁启超新闻思想的现代意义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梁启超新闻思想的现代意义的论文论梁启超新闻思想的现代意义  梁启超被喻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一生涉足政治、经济、文学、史学、哲学、新闻学、佛学、语言学等领域。梁涉历各界,而以报界为最著。黄元生君尝尊之为报界大总统。他从1895年主编《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开始在报界初露锋芒;然后,到上海创办《时务报》,从而名声大噪;戊戌政变后,梁启超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国风报》等报刊,其中《新民丛报》成为当时中国最受欢迎的报刊之一;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回国,主编过《庸言》、《大中华》等杂志。  一、他关于报刊

2、性质和功能的认识  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第一册发表新闻学论文《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其中他把报纸比做耳目喉舌,指出报纸的功能是去塞求通。梁启超说: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无耳目,无喉舌,是日废疾。今夫万国并立,犹比邻也;齐州以内,犹同室也。比邻之事而吾不知,甚乃同室所为,不相闻问,则有耳目而无耳目;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其中,去塞求通的提出肯定了报刊信息传达的重要性,要求上下、内外相通。而要达论文联盟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发挥报刊的耳目喉舌作用。耳目,就是要帮助大家既了解全球大势,又知

3、晓国内的情况;喉舌,在梁启超看来,就是既要宣传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又是要敢于反映百姓的心声。.  不难看出,梁启超的喉舌论一直影响至今,甚至可以说开启了中国政党报刊的理论先河。现在,我国报刊一直提倡将报纸的党i生原则和人民性原则相结合,换言之,党性原则,即报纸应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喉舌,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将上情下达;人民性原则,即报纸应作为老百姓的喉舌,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呼声,将下情上达。但是,报刊作为老百姓的喉舌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现在,中央对于媒体走基层的提倡就是对此问题思考后采取的行动,这无疑将积极促进人民群众心声的表达。  梁启超

4、逃亡日本后,接触到更多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理论,从而提出报纸的两大天职说。1902年梁启超在《敬告我同业诸君》一文中说:某以为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日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日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他认识到报纸是独立的,对政府有监督作用,而不仅仅是政府的喉舌。当然,在我国报纸不可能完全不受政府干涉,但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报纸的监督功能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另外,很多新兴媒体如微博的崛起,既有利于表达大家的看法,同时也是监督政府的有力武器。  二、他关于报刊舆论的认识  要实现报刊监督政府的功能往往和报刊的舆论效益是密不可分的。梁启超喜欢把新闻界说

5、成是言论界,把报馆作为舆论机关。梁启超在《国风报序例》等文章中阐述了什么是舆论,舆论的作用、舆论如何形成、舆论的健全等问题。他说:夫舆论者何?多数人意见之公表于外者也。是故少数人所表意见,不成为舆论,虽多数人怀抱此意见而不公表之,仍不成为舆论。而且他说舆论是一种社会制裁之力。梁启超曾发表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就充分展现了舆论的力量。这篇文章在公开发表前,袁世凯曾派人带着20万元银票,去贿赂梁启超,求他不要发表。梁启超断然拒绝。文章发表后,全国响应,护国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  但是舆论不仅仅是一种建设性的力量,也可能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只有健

6、全的舆论才是重要的。所以,梁启超提出报刊要造成健全的舆论必须具备五本:常识、真诚、直道、公心、节制,即持论者要有广博的知识;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的;要有不畏强暴的精神;要出自公心,不能怀挟党派思想和以个人的好恶来判断是非;要导之以真理,不能拨以感情,故作偏至之论。这五本不仅仅是形成健全舆论的条件,更是给当今的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应该铭记的新闻原则。  三、他关于报刊宣传方法的认识  要使报刊达到巨大的舆论效益,总是需要采取一定的宣传方法,梁启超首先决定革新文体。在主编《时务报》时,梁启超就注重文体改革,提倡作新文,强调文章与读者相沟通。后来,流亡日

7、本创办《新民丛报》的时候,更是形成了影响一时的新民体。黄遵宪曾评价梁启超说: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由此可见新民体的魅力。  这种文体的特点是:一、通俗流畅,口语化,大众化,如与人交谈,朗朗上口;二、富于情感,感染力强,有一定的文学色彩,让人爱不释手;三、善用流传于社会的新名词,给人以新鲜感;四、喜欢排比和夸张,一个论点反复论证,似与人辩驳,直到取胜为止;五、形象化,常用比喻,将深奥的哲理用周围的事物浅显地表达出来。简单来看,第四点主要强调文章的宣传气势,因为梁启超的很多文章都是政论文;其余几点是说文章要接地气

8、,既让读者读得懂,还要新鲜让读者爱读。这种新文体开创了报章文体的新格局,也能给当今的新闻工作者一定的启示。  除了文体的革新,梁启超还提出了报刊宣传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