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中部战略物资储备转运基地的建议

关于建设中部战略物资储备转运基地的建议

ID:10330669

大小:6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6

关于建设中部战略物资储备转运基地的建议_第1页
关于建设中部战略物资储备转运基地的建议_第2页
关于建设中部战略物资储备转运基地的建议_第3页
关于建设中部战略物资储备转运基地的建议_第4页
关于建设中部战略物资储备转运基地的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建设中部战略物资储备转运基地的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建设中部战略物资储备转运基地的建议  当前背景:  在中国未来战略发展机遇中,资源问题将是当今以及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重大制约因素之一。国土资源部相关官员2008年初预言,我国未来经济增长如能在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一倍的目标,将面临约60亿吨的石油短缺,同时还有6亿立方米天然气、35亿吨钢材、5000万吨铜和6000万吨氧化铝的短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短缺.  由于国际经济环境波动以及地区能源需求紧张,2008年的国际金融海啸造成国际原油价格跌破50美元,搞好物资储备,建立石油等地区战略物资储备转运基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  中部地区需要建设战略物

2、资储备转运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西部和东三省相继领政策之先,正迅速崛起于中华大地;面对这一挑战,地处中部的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六省却面临发展尴尬。一段时期“不东不西,不是东西”,这句近似调侃的话挂在中部地区干群嘴边,显示出中部地区发展的一丝苦涩与无奈。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九五”期间,中部地区各省能源需求增幅普遍为6%至7%之间,到了“十五”期间则达到了8%至9%之间。很多专家认为,光是中部地区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每年需要运入的电煤等能源物资就达到约6000万吨以上,从当前和长远看,电煤运输的总量,可能还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与之配套的铁路运输紧张的局面,可能会成为常

3、态。这些数字本身就说明了这些年国家要保障中部地区电煤运输,需要投入不少精力和资源,所面对的压力也不小。为此,国家应该重视解决能源供求的中部地区战略物资储备转运基地的规划。否则,我国中部经济安全运行和后续发展将失去充分保障。中部六省将在发展中面临资源需求窘境。  众所周知,运价是货物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进口的铁矿石,运价占了成本的30%。建设物资储备转运基地,搞大堆场大库仓,用于储备需求物资,可以较大幅度降低运输成本。择地建设物资储备转运基地,在价格适宜时大量购进所需物资并储备起来,同时运用快速方便且费用较低的物流成本运输储备物资,反过来就是促进这些物资未来的增值。国家适时适地储备足量的重

4、要物资,是服务中部经济发展甚至是满足全国战略发展需要的必要选择。  从较长的时间跨度观察世界资源供需情况,我国需要有尽快储备资源的紧迫感。作为中国未来区域性隆起地的中部地区更加需要客观判断中部资源供需状况,积极  向国家建议做好资源储备工作,以应对未来中部地区发展对资源的巨大需求。  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区位优势明显,东联西进,双向开拓的天然的地理优势为战略物资储备转运的建设提供了便利条件。作为一个涉及面广、服务领域宽、区域跨度大的综合性战略,中部战略物资储备将是中部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可喜的是,中部发展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连续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5、“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崛起的规划和措施”,表明国家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已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为了防止能源供应中断和平抑价格,保障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破解中部经济发展困局,建立中部地区战略资源转运基地非常必要。  宜春是建设中部战略物资储备转运基地的理想选地之一  据悉,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第二期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工作已经走向实质。其选址一个鲜明的特征是: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不再完全拘泥于沿海地区,而是沿海和内陆两线推进。作为沿海与西部衔接地段的中部地区非常有希望,即使依据规划,中国第二批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也只是达到国际能源署成员国的战略石油储备能力的“达标线”。这为中部区域中

6、心地宜春的战略选择提供了无限可能。在宜春宜万工业走廊区域建设中部地区重要战略物资储备转运基地,既能充分发挥宜春在中部的区位优势,又符合中部区域发展的需要,应该成为宜春发展的一个战略选择。  从长远角度看,宜春处于武汉经济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的三圈中心交汇地区,具有工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将中部战略物资储备转运基地设在宜春宜万工业走廊,符合我国工业区位结构调整要求,有利于中部地区和宜春的发展,不仅符合利润最大化的资本意愿,也符合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中部地区发展的要求。  宜春争取建设中部战略物资储备转运基地的理想选地有如下优势:  1、武汉经济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三圈交汇

7、唯一的地级市就在宜春市,宜春自身为赣西城市群的政治经济区域中心城市,宜春区域内的宜万工业走廊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详见附图二  2、就赣西城市圈而言,资源枯竭型城市萍乡市的转型需求、新兴光伏产业型城市新余市的能源需求都需要一个重要级别的区域能源储备转运基地做支撑。作为赣西地区的地理中心城宜春条件优越。  12全文查看3、沪瑞高速、杭长高铁、宜春明月山机场、320国道一级公路、未来规划争取建设的咸吉/荆岳铁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