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207国道东绕城线过境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梧州207国道东绕城线过境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ID:10349277

大小:186.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7-06

梧州207国道东绕城线过境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_第1页
梧州207国道东绕城线过境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_第2页
梧州207国道东绕城线过境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_第3页
梧州207国道东绕城线过境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_第4页
梧州207国道东绕城线过境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梧州207国道东绕城线过境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梧州市207国道东绕城线过境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梧州市交通运输局评价单位: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二〇一三年四月报告书主要内容摘要报告书主要内容摘要1.建设项目概况1.1建设地点及背景梧州市207国道东绕城过境公路位于梧州市蝶山区、苍梧县。路线起于梧州市蝶山区塘源路云龙桥头附近,距云龙桥头约300米,起点桩号K0+000,路线自北向南途经福耀、独珠、在毕村附近下穿南广高速铁路和苍梧至郁南高速公路,而后路线折向西,沿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南面通过,路线在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大门附近接

2、上G207国道路,终点桩号K22+414。路线全长22.414公里。1.2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建设里程22.414km,新建项目,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24.5m,双向四车道。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项目全线设置大桥327m/1座;涵洞81道;隧道260m/1座;平交4处,通道6道,分离式立交1处。工程总挖方433.575万m3,总填方375.036万m3,借方62.685万m3,总弃方量121.224万m3(其中永久弃方量为110.146万m3,临时堆土量为11.078万m3)。建设征用土地183

3、.05hm2,其中永久用地141.40hm2,临时用地41.65hm2;拆迁房屋5687m2,拆除电缆线0.5km,光缆线0.3km,电力线0.8km。全线设置弃渣场5处,临时堆土场5处,取土场2处。项目计划于2013年6月开工,2015年6月竣工,工期二年。本项目估算总金额为82734.3645万元。本项目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表1项目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主要技术指标指标备注1地形类别Ⅲ类2公路等级级一级公路3设计速度km/h804停车视距米11022报告书主要内容摘要5圆曲线一般

4、最小半径米4006极限最小半径米2507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米25008最大纵坡%59最小坡长米20010竖曲线凸形一般最小半径米450011凹形一般最小半径米300012路基宽度米24.513行车道宽度米2-2×3.7514汽车荷载等级级公路-I级15桥面宽度米与路基同宽16大桥1/100设计洪水频率17路基1/100设计洪水频率1.3规划符合性拟建工程为《梧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梧政函〔2012〕363号)规划项目。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现场踏勘调查情况

5、,确定本评价范围如下:(1)社会环境项目直接影响区,梧州市蝶山区、苍梧县。(2)生态环境项目建设活动涉及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根据公路项目特征,具体为评价范围中心线两侧各300m内的区域,及弃土场等临时占地区。项目起点距离西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边界360m,评价范围确定为该保护区所辖西江河段。(3)声环境以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内区域为调查评价范围。(4)地表水环境22报告书主要内容摘要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的地表水环境;当路线跨越较大地表水体时,扩大为跨河桥梁处上游500

6、m至下游1000m内的水域。遇到敏感水体时,适当放大至其边界。(5)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为项目所处的水文地质单元,以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区域为主。主要分析隧道路段及高填深挖路段的影响。(6)环境空气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内区域为调查评价范围。(7)景观环境公路两侧可视范围内,及弃土场地等受工程影响区域。2.2生态一、生态敏感区调查与评价⑴项目路线布设处与梧州市城区内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边缘最近距离约1.8km,不涉及占用影响。⑵西江梧州段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拟建项目位于保护区范围之外,起点K

7、0+000距保护区边线最近距离360m。⑶项目所处区域为一般生态功能区;项目沿线,大部分路段分别位于梧州市中心城市功能区及林产品提供功能区,从生态功能定位分析,项目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2008)、《梧州市生态功能区划》功能区划要求。二、植物与植被调查与评价⑴评价区内无原生植被分布,以次生植被及人工培植植被为主;主要植被类型划分为2级,10个植被型,35个群系;植物物种较为丰富,物种多样性较高。⑵地表植被以次生植被及人工培植植被为主,无原生植被分布;其中暖性针叶林以次生马尾松中幼龄林

8、为主,常绿阔叶林以大叶栎中幼龄林为主,用材林以大叶桉、尾叶桉中幼龄林为主,局部有杉木林分布,上述林分构成了评价区内的主要植被类型;经济林主要植被型为柑橘、八角、肉桂、龙眼林等;常绿阔叶灌丛主要植被型为桃金娘、石栎、五节芒、铁芒萁灌丛等;农作物中,以粮食作物——水稻播种面积最大。⑶评价区内发现受国家、自治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名木古树。⑷项目用地范围未涉及对评价区内生态公益林的占用。22报告书主要内容摘要⑸项目所经的沿线乡镇土地利用率均较高,土地利用类型以农业用地为主,未涉及基本农田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