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改革的尝试--“史情”课论文

历史教学改革的尝试--“史情”课论文

ID:10351850

大小:5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6

历史教学改革的尝试--“史情”课论文_第1页
历史教学改革的尝试--“史情”课论文_第2页
历史教学改革的尝试--“史情”课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历史教学改革的尝试--“史情”课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历史教学改革的尝试--“史情”课论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尤其加强对学生的文化道德素质、心理智能素质的教育,这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与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在转变传统教育思想、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教育改革与实践中,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尤其加强对学生的文化道德素质、心理智能素质的教育,这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与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在转变传统教育思想、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教育改革与实践中,笔者在教学中加强重点问题的讲授与研讨,加强学生参与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因材施教,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2、即“史情”课教学。“史情”课在深化教材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落实“素质教育”方面起到一定作用。本文就“史情”课教学的实质、操作程序、实施效果等方面作一定的阐述,祈望在历史教改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史情”课的含义与实质所谓“史情”课,即突出历史与国情现实相结合的历史课。每月两次由学生自己设计一堂历史课,选择与历史教学进度相关的历史主题,由学生自由组合,课前自己寻找史料、归纳总结;课上登台阐述观点、组织讨论、质疑解困;课后小结心得、撰写论文。此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地主动学习,达到拓

3、宽知识面、深化教材内容、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二、“史情”课具体操作程序1.教学目标本着立足现实、了解过去、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通过学生“自助式”教学,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以史为鉴,探求历史发展的轨迹,考察社会的发展与演变,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寻找历史与现实的撞击点,争做学习的主人、时代的主人。2.课程设置和组织形式高中一年级每月2到3节课,每课由4位学生自由组合。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精心选题。学生广泛阅读、查找、收集、摘抄与课题相关的历史史料,包括文字材料、音像材料等。在丰富材料的基础上,学生拟订文章结构,编排设计与课题相关的

4、板块(黑板或电脑辅助教学)。课堂教学采用面上全体学生参与和点上个别学生重点主持,通过阐述、设问、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让全体学生对此课题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课后在教师的指点下,学生及时总结此节课的得失,并撰写相关的小论文。3.教学原则“以小见大”原则课题的选择是一节“史情”课成功与否的关键。课题一定要遵守“以小见大”的原则,切忌空而大的主题,在这方面,学生不易学握,需教师课前指导。有几次,学生选择了“浅谈教育”、“战争与和平”等课题,极易形成空谈的现象,后来在教师的帮助下,改为“由日本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看教育与国力之间的关系”

5、、“宗教矛盾——威胁和平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样课题的论点清晰,学生易把握。“论从史出”当学生在准备课题时,教师要强调“论从史出”原则。一来让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二来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能力,如怎样查找原始史料。学生在应用史料论证问题的过程中,一来让其通过实践认识到并非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再现,遗留下来的历史是有空白的。史料的编写受其时代的局限,可能有真伪之分,作为学者要尽可能全面地检验史料的真伪,切忌断章取义,就如有的学生借用《文学报》(1990年2月22日)的一段话所说:“历史,你可能接近它,却休想复原它,能做的是不讳过,不溢恶

6、,不夸饰,不虚美……”二来,在“论从史出”中,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史料并得出结论,其历史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历史教学的“以史启智”的目的。“联系实际”原则学习历史不该是“为历史而历史”,否则学生对历史将失去兴趣。历史课要发挥它的实用性和社会性,体现它的时代性,赋于它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史情”课只有贯彻“联系实际”的原则,其活力才能真正得以体现。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课题地要尽可能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注重历史知识与历史理论纵横迁移。如讲到“工业革命”要联系三次科技革命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美国的1787年宪法联想到美国

7、的民主制度。联系实际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现象本身,更好地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并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不是对僵尸的临摹,而是对生命活力的鉴赏。”“全面参与”原则“史情”课并非是四人一台戏,而是台上台下师生呼应的一台大戏。只有让学生发挥强烈的参与意识,使他们敢想、敢讲、敢桃错,调动全体学生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的个性,这样才能体现“史情”课的价值。“导演+监制”原则“史情”课虽由学生唱主角,但教师应在整堂课中发挥核心的作用。教师在帮助学生确立课题的同时,要给学生推荐与课题相关的参考资料。在课堂上则把握方

8、向,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如有一次在讲述经济是政冶的基础时,有的学生提出“只要经济搞好了,就能保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就不会发生政冶风浪了”,对于这观点,部分学生表示赞同,这时教师就及时指出:从历史来看,许多国家在经济发展良好的情况下不也爆发了政治风浪,如东欧剧变,甚至我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