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俞可平与中国民主研究

浅谈俞可平与中国民主研究

ID:10354392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浅谈俞可平与中国民主研究_第1页
浅谈俞可平与中国民主研究_第2页
浅谈俞可平与中国民主研究_第3页
浅谈俞可平与中国民主研究_第4页
浅谈俞可平与中国民主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俞可平与中国民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俞可平与中国民主研究浅谈俞可平与中国民主研究小编和大家分享了俞可平与中国民主研究,欢迎大家前来了解、查询。俞可平,浙江诸暨人,政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2006年《北京日报》在争鸣版刊发他的《民主是个好东西》这篇文章后,随后被《学习时报》文摘版、人民网、新华网全文转载,一时洛阳纸贵,被海外媒体解读为中国最新政治风向标,视为是对传统意识形态的重大突破。《中国新闻周刊》认为他将政治民主提上公共议程,打开一扇虚掩太久的窗[1]、是民主的思想推手。由此可见,近二十年来俞可平有关民主的研究取得较高的成果,并对政界、学术界以至

2、国外产生颇大的影响。为此,恰逢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国改革到了突破的关口之际,对俞可平有关民主的研究进行梳理,对进一步促进民主研究及民主化进程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俞可平对于民主的研究主要有三方面特征:首先,俞可平对民主的诠释是建立在马克思的民主思想之上的。正如他在《马克思论民主的一般概念、普遍价值和共同形式》所强调的那样:马克思的民主思想并没有离开人类民主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长河,正是因为马克思充分吸取了人类创造的一切民主政治的优秀成果,才使他实现了民主思想史上的革命性飞跃。正是如此,在《民主是个好东西》中俞可平认为民主包含六个方面:1,民主

3、是个好东西,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的,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而言的;2,民主不是十全十美的,它有许多内在的不足;3,民主它只是人类众多制度中的一种,主要规范人们的政治生活,而不能取代其他制度去规范人类的全部生活,有内在的局限性;4,民主需要代价;5,民主是有条件的;6,民主最实质性的意义,就是人民的统治,人民的选择。其次,俞可平还引进当前西方有关民主研究的最新成果。当前西方,政治学家们开始把民主争论的重点从人民和统治本身逐渐转向人民与统治这两者的关系。一些人强调人民对于民主的意义,另一些人则强调统治对于民主的意义。强调人民的理论被称为实质民主论,而强

4、调统治的理论被称为程序民主论。很显然,俞可平借鉴更多的是程序民主论,为此还专门把他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编辑成书,就取名为《民主与陀螺》,而且在许多场合多次强调:民主就是主权在民,或人民是权力的主体。具体地说,民主是这样一种政治状态,在这种政治状态下,个人的权利得到了最大或者最充分的保护。它既是一种实体,又是一种程序。作为一种实体,民主就是这样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有一部法律,一般是宪法,它规定这个国家的权力是属于人民的。人类成功的民主实践表明,民主通常只有在宪政条件下才能实现。民主不光具有实体的意义,而且同样也具有程序的意义,即必须有一整套实现

5、民主的运行机制。所以我特别打一个比喻,民主就像陀螺,必须运转起来才有意义。而当现场观众问道:民主是一个陀螺,要运转起来才有意义,那么抽这个陀螺的鞭子拿在谁的手里?时,他又确信的回答人民群众自己和官员合起来,就是民主这个陀螺旋转的动力。在理解民主的基本内涵之后,俞可平进一步指出民主亟待厘清六个关系,分别是民主与法治、民主与集中、民主与民生、民主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党内民主与社会民主。最后,俞可平对民主研究还借鉴当前西方流行的治理理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西方兴起一种新的治理理论潮流,那就是善治。在当时,对于西方政治学界新起的治理理

6、论,对于中国学者来说,治理与善治还是新的概念,甚至连统一的中文译名还没有。而在当时国内仅能发现的4篇从政治学角度研究治理和善治的文章中,有3篇是由俞可平撰写的。俞可平认为,人类的政治核心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善治已经成为政治合法性的主要。他认为,善治包含了传统的政治理想状态,如善政、仁政。但是它又超越了善政、仁政。从此意义上,俞可平的善治理念并不排斥公民社会。那么善治与当今世界普遍认可的民主、法治理念有什么关系?俞可平认为,善治包含现代民主政治的大多数基本要素。同时,它超越了民主的范畴。民主需要法治、需要公民参与、需要

7、透明和政府责任,所有这些也都是善治的基本要素。但是善治也包括了效率、稳定、公正、严谨等这些也是有些人用来反对民主的要素。可民主政治不包含效率、稳定、公正、严谨等这些政治目标,这是可以商榷的,或者说良好的民主政治与善政之间的区别并不那么明显。但俞可平还是强调,善治与民主并不能等同,但善治确实能包含民主的诸多要素,从某种意义上,善治是民主想要达到的理想状态。当然,俞可平最为强调的是还是善治的超时空性。在政治领域,很难有什么东西可以普遍认可,许多政治概念充满着争议和分歧,民主、****等东西之间南辕北辙,甚至在中国学者内部也充满争议。善治的时空适应性

8、就更大。如果说善治是超时空性的,那么是可以超越民主政治(主要是西方式的民主宪政)直接到达善治,还是通过民主政治走向善治?对此,俞可平把视角引向国内。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