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导游职业生涯规划

浅谈中国导游职业生涯规划

ID:10356185

大小:6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6

浅谈中国导游职业生涯规划_第1页
浅谈中国导游职业生涯规划_第2页
浅谈中国导游职业生涯规划_第3页
浅谈中国导游职业生涯规划_第4页
浅谈中国导游职业生涯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导游职业生涯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国导游职业生涯规划导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推动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中外交流的友好使者,导游服务水平是旅游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编辑老师为您整理了中国导游职业生涯规划,希望帮助可以帮助到您。近年来关于导游的负面报道层出不穷,除了社会地位问题,还有收入、婚恋顾家等问题,一一摆在导游的面前,使得很多热爱旅游事业的导游在去留间挣扎。科学、客观、对口的导游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在这旅游大转型的时期显得尤为重要。一、新中国导游事业发展的历程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导游被认为是中国入世后最紧缺的人才之一,国家对导游人才的需求也正逐年增长。回顾新

2、中国导游事业发展的历程,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后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的导游员大部分是掌握外语的大学毕业生,身份是国家干部,工作内容是从事外事接待工作,代表了国家的形象,受到全社会的尊敬。第二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时期的导游队伍以旅行社的全职导游为主体,队伍不断扩大,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和外语水平较高,这时的导游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就业门类。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末):这一时期我国入境、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初步形成三大市场共同发展的格局。导游队伍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导游体

3、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继1989年我国建立了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制度,1995年起又建立了导游人员等级考核制度。第四阶段(20世纪初至今):目前我国有60万职业导游,但实际上有资质的导游约有70万人,还有30万名讲解员,导游员、讲解员已是一支百万大军。这时的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导游是旅游服务的重要环节。在2005-2010年的5年里,中国旅游者的增长率每年超过60%,中国导游员、讲解员人数翻了3倍。2010年,我国接待入境游游客5566万人次,出境游游客5738万人次,市场的需求和扩展在加快,但导游队伍的增长远未达到这个需求,导

4、游从业人员数量需求较大。然而,由于旅游法制建设滞后、旅游监督管理环节薄弱、旅行社无序竞争等原因,大部分持证导游生活保障低,难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原有的优秀人才也流失严重。中国的导游具有学历低、年龄低、收入低、社会地位低,以及高风险、高流失率的四低两高的特点。以广东省旅游局的调研(2011)为例,每年有大量的导游新兵进入旅游市场,旅行社并没有好好培养,而只是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在进入导游行列三年内,大部分新导游都将离开导游岗位,原因就是当他们转变为资深导游时要面对更多新兵的挑战。综上所述,导游从老一代的国家干部、民间大使的身份,到如今的无基

5、本工资、无基本福利保障、无明确劳动报酬保障的三无人员,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很多一线导游感到前途很迷茫,也使很多立志想从事导游工作的有识之士望而却步。对于导游生涯规划的分析与研究应该与时俱进,为广大导游有序地安排自己进入职场发展的人生规划、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导游之路提供参考意见。二、导游成为人力资本的必要性1、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在1960年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指出人力资本体现在人的身上,表现为人的知识、技能、资历、经验和熟练程度等,综合起来就表现为人的素质。导游是实践性极强的一类工作,其人力资本是稀缺的,其人力资本像其他

6、一切资本一样,都应当获得回报,其时间经济价值的提高是一种趋势。导游在带团过程中,每一个团队的成员都不同,每一个旅游目的地即使多次重游都有差异性,其经历的旅程都有各种情况发生,具有不可复制性,因此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经验资本,并成为企业及其本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导游的生涯规划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避免因为退出壁垒不高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人力资本的亏空。编辑老师为您整理了我国自然环境旅游适宜性评价内容,本文主要对自然环境旅游适宜性评价内涵进行了阐述,对其评价内容进行了综述。希望帮助到大家。进入21世纪,人们体验自然、关注生态,已成为现代

7、旅游业发展的一种趋势。然而,随着人们对自然索取力度的不断加大,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也日益显现,出现诸如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生物资源减少等严重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旅游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因此,对旅游环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已成为热点话题,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是旅游环境研究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1自然环境旅游适宜性研究现状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自然环境旅游适宜性评价与环境质量评价相结合,开始对自然环境的旅游适宜性进行研究。崔凤军首次解释了旅游地自然环境旅游适宜性的含义[1]。钟林生等根据生态旅游

8、的理念[2],也提出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的概念和原则。从研究内容来看,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旅游地环境质量多从大气、土壤、水环境、气候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3,4];对旅游地环境旅游适宜性主要涉及的区域有自然保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