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元好问与金代的乐府论文

浅谈元好问与金代的乐府论文

ID:10356225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浅谈元好问与金代的乐府论文_第1页
浅谈元好问与金代的乐府论文_第2页
浅谈元好问与金代的乐府论文_第3页
浅谈元好问与金代的乐府论文_第4页
浅谈元好问与金代的乐府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元好问与金代的乐府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元好问与金代的乐府论文元好问之外,金代其他诗人于乐府诗的创作,也特色各具,蔚为壮观。因此,下文拟将以元好问为代表的金代乐府诗,作一具体论析,以下就是由为您提供的浅谈元好问与金代的乐府。元好问不仅是金代最杰出的文学家,而且也是文学史上继苏轼、陆游之后最优秀的诗人之一。金史元好问传评其文学成就云:为文有绳尺,备众体。其诗奇崛而绝雕刿,巧缛而谢绮丽。五言高古沉郁,七言乐府不用古题,特出新意。歌谣慷慨,挟幽、燕之气。其长短句,揄扬新声,以写恩怨者,又数百篇。兵后故老皆尽,好问蔚为一代宗工。其中所言七言乐府不用古题,特出新意,虽然并非确

2、切,但却是颇值注意的,因为其道出了元好问乐府诗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元好问乐府诗的创作概况元好问(公元1190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谷(今山西忻州)人。其本是北魏鲜卑拓跋氏的后裔,魏孝文帝拓跋宏由平城迁都洛阳,其先人始改姓元氏。元好问今存之乐府诗,除了元好问全集卷六所收50首外,卷一五言古诗还有麦叹,卷三七言古诗还有虞坂行、秋蚕、宛丘叹,卷五杂言还有南冠行、驱猪行,卷十一五言绝句另有梁父吟扇头,同卷七言绝句又有步虚词三首、戚夫人,凡11首,总共为61首。从制题的角度

3、言,这61首乐府诗,虽然并非完全不用古题,如长安少年行、步虚词三首、戚夫人等,即均为旧题乐府,但从总的方面讲,其以新题乐府为主则乃事实。其中,属于七言歌行者,如天门引、蛟龙引、湘夫人咏、芳华怨、后芳华怨、结杨柳怨、秋风怨、黄金行、并州少年行、南冠行等,则有54首之多,这一事实的存在,与李白、苏轼、陆游等唐宋乐府诗名家之雅好七言歌行者,乃如出一辙。此则表明,在乐府诗的创作中,元好问不仅以唐人为旨归,而且在某些方面也曾以宋人为旨归。而梁园春五首、探花词五首、续小娘歌十首等

4、作,从七言乐府组诗的发展史言,则是明显地受了杨万里圩丁词十解、汪元量醉歌等宋人新乐府连章体影响的结果。总之,仅就形式而论,元好问乐府诗中有着唐宋诗人同类之作的因子成份,乃是不言而喻的。元好问不用古题的七言乐府,不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而且大都以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为己任,充分体现了诗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殷深的忧国忧民情怀,其中最具代表性者,是属于丧乱乐府范畴的续小娘歌十首。吴儿沿路唱歌行,十十五五和歌声。唱得小娘相见曲,不解离乡去国情。北来游骑日纷纷,断岸长堤是阵云。万落千村藉不得,城池留着护官军。山无洞穴水无船

5、,单骑驱入动数千。直使今年留得住,更教何处过明年。青山高处望南州,漫漫江水绕城留。愿得一身随水去,直到海底不回头。风沙明日又今朝,踏碎鸦头路更遥。不似南桥骑马日,生红七尺系郎腰。雁雁相送过河来,人歌人哭雁声哀。雁到秋来却南去,南人北渡几时回。竹溪梅坞静无尘,二月江南烟雨春。伤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荆榛不见人。太平婚嫁不离乡,楚楚儿郎小小娘。三百年来涵养出,却将沙漠换牛羊。饥乌坐守草间人,青布犹存旧领巾。六月南风一万里,若为白骨便成尘。黄河千里扼兵冲,虞虢分明在眼中。为向淮西诸将道,不须夸说蔡州功。文如其人,诗如其人。诗歌是可以展现诗人的心理和品质

6、的,梁启超在《中国韵文里头的情感》一文称杜甫为情圣,以下就是由为您提供的浅谈杜甫眼泪诗作的情感。因为他对国家、对民众、对亲人、对朋友之情,无往而不笃实淳厚,诚可谓千古一人。情至深处,泪水滂沱。面对战乱的国家,诗人洒下社稷之泪;感慨未酬的壮志,诗人洒下英雄之泪;思念离散的亲人,诗人洒下儿女之泪;叹息穷苦的百姓,诗人抛洒黎元之泪。伤心会感时花见泪,恨别鸟惊心(《春望》);高兴则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二)》)。泪水看似轻弹,但实则重似泰山。从其泪中,我们能够清晰的窥见到伟大诗人忧国忧民的真性情,同时也能体会到他貌似柔弱的阳刚与

7、坚韧,细腻中的宽容与豪情,平凡中的博爱与伟大。社稷泪社稷堪流涕,安危在运筹(《西阁口号》),杜甫关注时局、关心社稷,念念不忘祖国兴亡,时时忧虑祖国前途命运,为救国家社稷而抛洒血泪。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哀江头》)。哭是无声的,因其无声,能哽咽在胸,痛苦更为难当。这既有对国破家亡的深切巨恸,也流露了对蒙难君王的伤悼,还含对世事沧桑变换的感慨。兵荒马乱之际,人心惶惶,自身安危难以担保,何况还被叛军俘虏过?逃命尚且来不及,诗人却仍然要去哭去行。这是怎样的一颗赤胆忠心?这是怎样一种心系国家关心社稷的赤子情怀?杜甫在心灵中就坚守着这样一份执

8、着。情深情长,凄切哀悯,蕴涵无穷,令人肝肠寸断。大历三年(768),年已五十八岁的杜甫登上了仰慕已久的岳阳楼。登楼远眺,本应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但一个人垂暮之年登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