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精粹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精粹

ID:10359566

大小:5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精粹_第1页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精粹_第2页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精粹_第3页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精粹_第4页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精粹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精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精粹浅谈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精粹论文摘要: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其思想精粹主要包括:中和之美、协调之美、和善之美、和合之美等和谐思维。中和之美是中华民族最高审美标准;协调之美是贯穿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始终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善之美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思维方式;和合之美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观。研究和弘扬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精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标准、规律的科学,是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完整的美学学科,但却形成了极为丰富

2、的美学思想。研究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精粹,对于丰富中国现代美学,促进现代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中和之美所谓中和,是指人们认识和解决问题所采取的不偏不倚、执中适度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的中和思维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易》。《易传》中有关中和的论述不下三十处,其中凡带中的卦艾都是吉卦、吉艾。凡吉占都是因为能正中、得中、中正、黄中通理等。这说明当时人们对中和、执中、尚中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这种执中、尚中的中和思维在儒家学说中得到了发展,并逐步演化成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除了受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外,中和思维集中体现了儒家

3、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中和思维的理论基础。中庸之道要求人们在为人处世方面采取适度原则,反对过与不及。从哲学视角看,中和思维是古代朴素辩证法的表现。辩证法认为,事物质和量的统一就是度,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度两端的关节点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因此,凡事必须掌握适度的原则。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精粹,中和思维正是对度的正确把握。从伦理学的视角看,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孔子明确提出了中庸之德的观点。《论语雍也》说:中庸之为德也。在孔子的影响下,荀子一也主张根据中庸之道来修身养性,培养中和思维。

4、从美学的视角看,中和是儒家的最高审美标准。《礼记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孔子主张执两用中,注重对中和之美的追求。在做人方面,孔子认为中和是君子应有的美德,文质彬彬,然后君子。Lzl在艺术创作方面,孔子评价《关唯》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实现了中和之美。《乐记》把中和作为音乐的审美标准,认为中和是音乐的本质,以中和为美;乐者,天地之中和也。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和之美成了中国历代艺术家推崇的审美标准。与中国传统的中和思维相比,西方古代也有讲中和之美的学者,只不过时间稍晚于中国。德漠克利特、苏格拉

5、底、柏拉图虽然也谈及过中和问题,但未能展开。在古希腊,对中和或中庸研究最深刻的人是亚里士多德。他明确指出:过度与不及都属于恶,中庸才是德性,中庸是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他还说:人们对于优秀成果的评论,习惯说增一分则过长,减一分则过短。这就是说过度与不及都是对优秀的破坏,只有中道才能保持它。川可见,亚里士多德的中道之美与中国传统的中和之美十分相似,反映了人类审美思维方式的共性。但西方的中道思维未能传承下去,后来被西方近代的对立思维所取代。而中国传统的中和思维却一直延传到今天。因此,可以说:中和之美是中华民族审美思维方式的显著

6、特色。二、协调之美所谓协调是指事物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和谐统一,以及各种相关事物之间的和谐统一。协调或和谐是世界万物运行的客观规律。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这就是说,物以和为常,协调和谐是万物共存的一种稳定秩序,认识了和,也就认识了事物的规律,认识了规律(常),人就变聪明了。《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荣亡;万物各得其和而生,各得其善以成。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必须遵循和谐协调的客观规律而运行。协调思维也叫和谐意识,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1993年第三届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凝

7、聚力国际研讨会纪要指出:源远流长的和谐意识是中国社会自秦以来高度统一的重要原因之一。张岱年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东西,即中国传统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统一。协调即美、和谐即美,是中西传统美学的共同观点。中国传统美学历来主张和谐即美。儒家强调人和即社会美,道家强调天和即自然美,佛家强调心和即心灵美。而各家各派都主张乐和即艺术美。中国传统美学建立了自己的艺术审美标准:和谐即美、协调即美。和谐、协调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征,就像一幅图画的美就在于它的色彩、构图等方面的协调与和谐;一首歌曲的美就在

8、于它的音调、音色、旋律、节奏等方面的协调与和谐。协调、和谐是各种不同要素的最佳组合,是各种事物的最佳状态。和谐即美、协调即美不是中国传统美学特有的观点,西方传统美学也有这样的观点。在西方传统美学里,不管是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还是文艺复兴时期和近代,和谐都被认为是一个核心的美学范畴。在毕达戈拉斯看来,一切立体图形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