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循环经济的哲学论文

研究循环经济的哲学论文

ID:10362971

大小:5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研究循环经济的哲学论文_第1页
研究循环经济的哲学论文_第2页
研究循环经济的哲学论文_第3页
研究循环经济的哲学论文_第4页
研究循环经济的哲学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研究循环经济的哲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研究循环经济的哲学论文循环经济的哲学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循环经济的哲学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循环经济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2摘要:当前,循环经济已由理论研究走向政策实践,但循环经济本身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不同学者对循环经济的理解大相径庭。该文试图从马克思哲学的角度对循环经济进行理论分析,探讨循环经济的哲学涵义,论述循环经济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倡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哲学分析    “循环经济”是最近几年国内学术和政策研究领域频繁出现的一

2、个学术词语。国内学者对循环经济的理论进行了大量探讨,国家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循环经济的实践。但是,国内生态经济学界、环境经济学界以及主流经济学界对循环经济实质的认识至今仍存在较大差异[1]。为深入揭示循环经济理论内涵,部分学者从哲学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如,董艾辉在分析循环经济与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观一致性的基础上,指出循环经济是对近代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扬弃,也符合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2]。张连国等认为,循环经济的哲学基础有二,即知识论基础与存在论基础[3]。崔胜辉等则从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在内涵和目标上

3、一致性的角度,分析循环经济的哲学内涵和经济伦理观[4]。  应该说,从哲学角度探讨循环经济,既是对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丰富,也为哲学研究领域引入了新的研究课题。但从已有研究来看,循环经济的哲学研究在哲学分析与梳理上还不够全面和系统。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比较系统地分析循环经济的哲学内涵、本质属性与内在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倡议,展望循环经济的未来发展。  1.循环经济的哲学涵义  1.1循环经济的产生、发展和目标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循环经济思想起源于人们对自身生活环境和质量的忧虑,也是对上世纪五

4、六十年代发达国家工业化带来的环境后果的直接反思,主要针对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这种对环境的忧虑逐渐变成一种全球性的反思,环境理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我国从参加1972年斯德哥尔摩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开始加入这个行列。循环经济不仅反思工业化带来的环境破坏和资源耗竭,也积极探寻解决这些理由的根本策略。循环经济的目标就是提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或者说新的技术经济范式[5]。这种发展模式的最循环经济的哲学由.zbjy.收集,如需论文可联系我们.终目标是实现经济和社

5、会可持续发展,强调通过生产技术与资源节约技术体系的融合,减少单位产出资源的消耗,节约使用资源;通过生产技术与环境保护技术和清洁生产相结合,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排放甚至“零”排放;通过废弃物综合回收利用和再生利用,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通过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生态环境的永久平衡等。在经济层面上,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运转方式,旨在实现经济增长、资源供给与生态环境的均衡,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社会公平。它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看成社会大众共有的、稀缺的自然资本,因而要求将生态环境纳入经济循环过程中参与定价和分配

6、。它既要求转变生产的社会成本与私人获利的不对称性,使外部成本内部化;也要求转变环保企业治理生态环境的内部成本与外部获利的不对称性,使外部效益内部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哲学,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循环经济的实践性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无论是其思想和目标指向都是实践,循环经济的理论发展更是离不开实践,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检验和总结。因此,循环经济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或者实践是循环经济的基础或唯一尺度。  1.2循环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符合马列主义的认识论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

7、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并对认识起决定作用;人的认识的发展总是从感性到理性;认识总要有一个过程,充满着复杂性和曲折性。循环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正完整体现了上述观点。首先,循环经济在特定时代产生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工业化以前和工业化的低级阶段,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消耗较少,还不足以使人类对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消耗产生像今天这样的深刻后果。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环境和资源的产生足够大的冲击和影响时才可能产生循环经济思想。其次,对循环经济的认识是循序渐进的。人类不可能一下子就认识到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内涵或全部

8、规律,而且,认识的深化不可能脱离经济和历史发展阶段。最后,对循环经济的认识是能动的认识。这不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也不是对实践的简单反映和被动认识,而是为了应用于实践,改造经济发展的模式。通过循环经济的这些特点,可以较好地理解当前在我国开展循环经济所遇到的种种思想障碍。比如,有人抱怨目前我国生产方式仍较粗放、环境破坏和资源消耗较大等。这是事实,但也要注意到,我们不可能脱离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