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沿淮流域肉鹅养殖情况调研

安徽省沿淮流域肉鹅养殖情况调研

ID:10376157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安徽省沿淮流域肉鹅养殖情况调研_第1页
安徽省沿淮流域肉鹅养殖情况调研_第2页
安徽省沿淮流域肉鹅养殖情况调研_第3页
安徽省沿淮流域肉鹅养殖情况调研_第4页
安徽省沿淮流域肉鹅养殖情况调研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沿淮流域肉鹅养殖情况调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安徽省沿淮流域肉鹅养殖情况调研  安徽省沿淮区域河道滩地、丘陵坡地面积较大,水草资源丰富,养鹅历史悠久。国内较着名的地方品种皖西白鹅、霍邱雁鹅等兼出自此地,特别是皖西白鹅,以其耐粗性好、肉质优良、产绒产裘性能优越而闻名。近年来,沿淮区域的蚌埠、滁州、淮南地区肉鹅规模化养殖发展较快,逐渐形成了养殖优势区域,笔者对此区域的养殖模式、养殖品种、饲料商品化程度、疾病防控、屠宰加工等深入实地进行调研,并基于调查结果对当地肉鹅养殖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安徽省肉鹅产业化运作提供参考。  1肉鹅养殖的现状与分析  1.1养殖模式多元化,规模化程度越来越

2、高  安徽省沿淮区域的肉鹅养殖主要有放牧+补饲、小水面半放养、有水平养、有水棚养、无水旱养等多种模式,后面几种模式多由放牧+补饲演变而来。放牧+补饲方法在2009年前占主导,是较为传统的模式,目前这样模式仅用做种鹅生产,特别是种鹅青年期,群体规模1000~2000羽居多。  小水面半放养模式指靠近小水面(河道、小水库)建棚,设有运动场,除饲料外,还有少部分水草补饲。一般来说,小水面半放养模式下,鹅体重较大,羽毛生长优良,鹅卖相较好。但冬季饲料增重比偏大,成活率因管理水平不同而差异较大。小水面半放养的群体规模多在2000~4000羽,是

3、目前本区域的主导模式。  有水平养模式指除有运动场外,还有人工开挖的洗浴池或者面积较小的池(鱼)塘,基本无水草补饲。有水平养模式体重和羽毛稍逊于小水面半放养,但饲料增重比略低。有水平养的群体规模多在2000~3000羽,所占比例仅次于小水面半放养。  有水棚养模式指全程舍内X上棚养,饮水区域较大,水多为长流水,多由鸭棚改造而来,棚养规模较大,多在4000~7000羽。有水棚养模式下鹅体重小、羽毛生长差,但饲料增重比和成活率较好,一般这类鹅多送往屠宰场,不做活禽销售,价格较前2种模式低0.6~1.0元/kg.无水旱养模式指采用舍内平养,

4、有运动场,无洗浴池。这类场地很不理想而逐渐被淘汰。  调查发现,安徽沿淮区域肉鹅养殖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据对蚌埠、滁州、淮南3市8县的肉鹅养殖情况的不完全统计(表1),2014年出栏量达到1010万只,已成为该地区家禽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良种繁育体系已经建立,品种逐步优化  本区域种鹅场以中型品种为主,以泰州白鹅、扬州白鹅为母本,以皖西白鹅、四季鹅为父本生产商品代。小型品种种鹅在当地基本无饲养,在6~9月份,本地种鹅进入休产期,从东北、山东等购进东北籽鹅、五龙鹅种蛋孵化。本区域内的父母代因靠近原产地,血统较为纯正,所产商品代

5、杂交优势明显。以泰州母和皖西公所产杂一代为例,使用中等营养水平的日粮(粗蛋白15%,禽代谢能10.46MJ/kg),冬春季节饲喂68~70d,平均体重达到4kg以上,夏季饲喂72d左右,平均体重超过3.6kg.笔者统计了较为典型的5户养殖户,其代表性生产性能数据见表2.  本地种鹅的养殖模式相对较为粗放,多为寄养型。孵化场依据自己多年经验会从原种场选择父母代种鹅,自己饲养一部分。同时选择本区域内养殖经验相对丰富、养殖设施较好、地处相对偏僻、受外界影响小的场地寄养种鹅,回收种蛋,孵化后发放鹅苗。理论上讲,这是现阶段较为合理的一种模式。 

6、 1.3饲料商品化程度较高  2009年以前,肉鹅养殖停留在传统的放牧+补饲模式,全价颗粒饲料的普及程度不高。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自配料虽便宜,但费时费力,不利于养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绝大部分养殖户逐渐使用全价颗粒饲料。本地饲料企业依据传统养鹅经验与实践,逐渐摸索出适合于本地区的配方,并在养殖户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用料程序。养殖户会根据养殖模式、季节、行情、补饲情况选择用料程序。近年来,在绿色健康养殖和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理念的倡导下,出现了部分种草养鹅的案例:种植黑麦草轮牧+补饲、种植墨西哥玉米做青贮饲料养殖,是生产高档鹅肉的一种方式

7、[1].对于大部分鹅场,青绿饲草的产量很难保证鹅群需要,青绿饲料多在鹅龄15~40d投放,作为调节肠道健康,缓解换料、羽毛快速生长等应激的福利性措施[2].  1.4疾病防控体系尚可,诊疗水平有待提高  本区域形成了以养鹅带头人、养殖合作社、种鹅场(大部分养鹅带头人都兼任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并有自己孵化场)为主体,当地基层兽医体系为辅助的疾病防控体系。依据多年的诊疗经验与当地流行病学发生规律,对早期疾病的诊疗防控尚可,但对复杂病例缺乏诊疗设备与技术手段,防治效果有限。部分养殖合作社能够不定期举办培训班、推广会,普及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和疾病

8、防控技术,有一定的科普效果,附带商业宣传。  2存在问题  2.1鹅苗渠道略显混乱,种鹅养殖亟需规范  本地种鹅配套系纯正,所产鹅苗也较为优质,但目前这种优势正在被弱化。由于近年来肉鹅养殖效益较好,加上种鹅产蛋的季节性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