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与思考

-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与思考

ID:10380501

大小:5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与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与思考万年地处鄱阳湖东南岸,是世界稻作文明起源地。现辖15个乡镇(6镇9乡)、151个行政村、1251个自然村,人口37万,其中农业人口27.5万人;土地面积1140.76公里,素有“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近几年来,万年县紧紧围绕“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始终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以立足农村实际、促进农业发展、富裕农民生活为导向,以农村文明村镇创建“五个一”工程为重点,以提高农民文明素质为根本,时刻尊重民意,关注民生,反映民情,顺应民心,走出了一

2、条“人改造环境,环境改造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县、全国“三五”普法先进县、全国司法行政工作先进县、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我县的主要做法是:一、以“亲民”为出发点,着力健全建设机制,努力实现创建工作的“三大突破”。天下民为本,万事民为先。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我县始终把百姓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着力在全县上下形成建设新农村的强大合力。一是规范工作模式,实现了个体性领导向群体性领导的突破。过去,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主要是由宣传思想工作部门挑大梁、唱主角,1996

3、年以后,我县创新工作方式,逐步建立起县文明委统一领导、各成员单位齐抓共管、各乡镇密切配合的创建工作模式,克服了“单打一”的格局,形成了“大合唱”的氛围。二是细化工作目标,实现了一般性号召向具体性要求的突破。为增强创建工作的操作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我县把创建文明村镇工作目标分解为宣传教育工作、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硬件建设工作、科技工作、卫生工作、文化工作、体育工作、广播电视工作等8大类54个小项,分别制定标准和要求,逐项加以落实。lOCAlhOst三是严格工作考核,实现了弹性规定向硬性规定的突破。为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我县先后建立

4、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导向机制、帮扶乡镇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和文明村镇创建考核以及农村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长效工作机制,将各项工作纳入干部实绩考核体系,与干部使用、奖惩直接挂钩,有力地调动了广大干部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2004年以来,全县广大干部深入到新农村建设一线,梳理热点、难点问题4000多条,解决问题3800余件,办实事300多件,新增农村富余人员就业岗位3302个,劳务输出4.82万人,纳入社会救助体系的农村特困群众达7800人。二、以“为民”为切入点,着力打造建设平台,努力改善农村的“三大环境”。改善农村的发展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

5、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农民的迫切希望。我县始终把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作为工作的第一目标,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基础设施环境。重点是大力实施农村文明村镇创建“五个一”工程,突出抓好小康示范村建设。一是科学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适度超前”和“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注重县城总体规划与乡、村规划相结合,以乡镇和行政村所在地为主,由县建设部门统一规划设计,并提供风格迥异的小康楼图纸供农民选用,有效避免“千村一面”和“年年建新房,不见新村庄”的现象。截止今年6月底,全县15个乡镇已有13个制定了乡镇建设规划,

6、20%以上的行政村制定了村级规划,大部分村的建设规划正在制定当中。二是狠抓示范。根据县域实际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我县以“公路沿线文明走廊”创建为重点,在全县范围内确定了10个乡(镇)和30个村作为农村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示范点,并从中选择了像石镇镇、富林村等一批班子强、基础好、经济较富裕的村镇,率先启动,以点带面,梯度推进。同时,落实了县级领导干部挂点和县直单位共建制度,建立了为民便民的服务体系,规范了服务内容、办事程序、工作制度和创建目标、创建责任人等制度,并一一张贴上墙,有力推动了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2005年,我县石镇镇被推

7、荐为全国文明村镇先进乡镇的候选单位。三是多元投入。实行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统筹安排农业综合开发、水利、林业、扶贫开发、土地整理等各项涉农项目资金,着力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信贷投入为辅助、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2003—2004年,全县仅用于解决农村公路建设、县城饮水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水利基础设施以及林业改造建设等方面的国债资金就达2047万元。四是完善设施。坚持从“一看树二看路,三看卫生四看居住”的要求出发,以“五改三建”(即改水、改路、改厕、改橱、改圈,建公路、建沼

8、气、旧城改造)工程为载体,大力整治“脏、乱、差”,积极倡导“净、绿、美”,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有效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目前,我县农村改水受益人口达97.88%;改厕受益户5.35万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