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春秋战国时期宋国商业考论

探析春秋战国时期宋国商业考论

ID:10382713

大小:6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6

探析春秋战国时期宋国商业考论_第1页
探析春秋战国时期宋国商业考论_第2页
探析春秋战国时期宋国商业考论_第3页
探析春秋战国时期宋国商业考论_第4页
探析春秋战国时期宋国商业考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析春秋战国时期宋国商业考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析春秋战国时期宋国商业考论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地处中原,地势平坦,水道纵横,行车驶舟方便,地理条件非常优越。宋民承继了先祖殷人重贾的经商传统,再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所以,宋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是比较发达的。  一、悠久的经商传统  宋国是殷商后裔。根据文献记载,在殷商建国前的商先公时期,商族人就有往返各地进行物物交换的传统。  《管子轻重戊》云:殷人之王,立皂牢,服牛马,以为民利,而天下化之。这是说殷商先王建造牲口槽(皂)和牲口棚(牢),驯化、饲养牛马。《世本作篇》云:相土作乘马。这里明确指出,商先公相土为了对外族交往的方便,驯养马

2、作为运载工具。又《诗经长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汉郑玄笺:相土居夏后之世,承契之业,人为王官之伯,出长诸候,其威武之盛烈烈然,四海之外率服,截尔整齐。这段话的意思是,相土在契之后,声名赫赫,连海外各国都表示臣服。但他的活动是否以经商为主,文献记载尚不明确。  至相土的四世孙王亥时,开创了商族从事商业贸易的先河。《山海经大荒东经》曰:有困民国,勾姓而食。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郭璞注引《竹书纪年》:殷王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绵臣杀而放之,是故殷主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灭之,遂

3、杀其君绵臣也。又《楚辞天问》:该秉季德,厥父是臧。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干协时舞,何以怀之?平胁曼肤,何以肥之?有扈牧竖,云何而逢?击床先出,其命何从?恒秉季德,焉得夫仆牛?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昏微循迹,有狄不宁。何繁乌萃棘,负子肆情?眩弟并淫,危害厥兄。何变化以作诈,后嗣而逢长?  《吕氏春秋勿躬》曰:王冰作服牛。陈奇猷注引王国维谓王冰就是王亥。综合这些记载可知,王亥亲自赶着牛群,载着货物,与周边部落进行交易活动,后来与有易部落发生矛盾冲突,王亥被有易人所杀。《周易》中也记述了有关殷祖先王亥曾驾牛车在各部落间进行贸易之事。《周易

4、》的《大壮》卦六五爻辞云:六五,丧羊于易,无悔。顾领刚先生以为,此爻记载的就是商先公王亥丧牛羊于有易的故事。又《周易》第五十六卦《旅》卦: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象曰:得童仆贞,终无尤也。九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啕,丧牛于易,凶。有学者对这段卦辞作如此解读:王亥到有易之后,居住在茅屋之中,怀藏钱财,并得到了童仆照顾。后来,王亥遭人暗算,住处被火焚烧,虽然他在生意上曾经得意,结果却丢了自己的性命,牛羊也丢光了。  王亥之后,商族人仍然继续进行商业贸易,并逐渐形成了从事长途贩运货物的商贾。因为这

5、些贩运货物的人来自于商部落,故称他们为商人,其交易活动就是商业活动。王亥作为最早进行贸易的人,就是商业的始祖,即商业、商人的祖先。不过,此时的贸易尚处于商业的萌芽阶段,而且由于没有货币,所以只是以物易物的简单交易活动。  商朝建立后,货币出现并开始在经济活动中扮演重要的流通角色,商业也因此进一步繁荣起来。《尚书酒浩》中对殷人经商有这样的描述: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意为牵着牛车远到外地去经商,以经商所得盈利来孝顺奉养父母。商代已经出现固定的商品交换市场,而且有可能出现了职业商人。上海博物馆有一饕餮纹青铜鼎,腹内图为一人荷贝立于

6、舟中。张光直先生曾对商代的徽号进行过专门研究,认为商代有些族徽是其职业的象征,而这一族徽即表明该族的职业是商人。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殷商时期,主要的流通货币是贝,从出土情况来看,主要有骨贝、真贝、石贝等。考古发掘表明,商代还出现了人工铸造的铜贝。比如,1953年,河南安阳大司空村出土铜贝三枚,形制和货贝完全一样,背部琢一大孔,大的长1.7厘米、宽1.3厘米,小的长1.5厘米、宽1.2厘米;后来在殷墟西区平民墓M620出土二枚铜贝,长1.6厘米,也是仿大孔式货贝铸制。我国的铜贝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金属货币。金属铸币的出现

7、,在我国商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表明商业行为在殷商人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比较普遍,成为其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殷人重贾的传统被他们的后裔宋国人所承袭,宋国出现了一批以盈利为目的、自备资本进行经营活动的大商人,实现了社会的第三次大分工。  二、商业发展的表现  (一)商业城市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和工商业的发展,人口大量增加,城市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大小城邑星散于各国。战国中后期,更是出现了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的稠密城邑格局。当时,宋国的主要城市有都城宋城(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西南)、陶邑(今山东定陶)、相城(今安徽省淮北市相山

8、区)、蒙邑(今河南商丘市东北梁园区蒙墙寺一带)、彭城(今江苏徐州市铜山区)、丰邑(今江苏徐州市西北部)、吕邑(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等。而且有些城市已经发展成为区域商业中心。比如,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所列举的邯郸、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