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局石长线顶进涵技术交底书

十五局石长线顶进涵技术交底书

ID:10389370

大小:10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6

十五局石长线顶进涵技术交底书_第1页
十五局石长线顶进涵技术交底书_第2页
十五局石长线顶进涵技术交底书_第3页
十五局石长线顶进涵技术交底书_第4页
十五局石长线顶进涵技术交底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十五局石长线顶进涵技术交底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技术交底书编号:DJH-001工程名称顶进涵交底人主送单位顶进涵队签收人交底内容:一、适用范围K121+120处1-3.5X3.2m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施工。二、采用规范及技术标准《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客货共线铁路桥涵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三、交底内容(一)、钢筋布置注意事项1、每米框架身配置8排骨架钢筋,其排列顺序按图纸肆桥设(2005)5027-330布置,每排间距12.5cm。2、钢筋

2、净保护层为4cm,涵节始末端适当调整始末排钢筋间距,使其净保护层为4-5cm。3、钢筋接长宜采用闪光对焊并须进行纵向打磨加工,当纵向打磨加工有困难时钢筋应采用双面搭接电弧焊。4、主筋90度弯折时:N11、N12、N13、N1弯曲半径R为6d,余均为12d。5、主筋45度弯折时,弯曲半径均为12d。(d为钢筋直径)。6、钢筋弯钩采用标准弯钩。7、本涵所使用的钢筋:编号直径(mm)根数每根长(mm)N1Φ1284790N2Φ1824337N3Φ1824337N4Φ1824337N5Φ18184174N5Φ181841

3、74N6Φ1826655N7Φ1824421N8Φ1824421N9Φ1842231N10Φ1842231N11Φ14165601N12Φ14121490N13Φ1441690N14Φ14164802N15Φ12161278N16Φ128985N17Φ848421N17-1Φ88481N17-2Φ88548N18Φ872521N19Φ8152372(二)、施工步骤1、开挖工作坑工作坑平面尺寸按以下原则确定:长度=前端空顶长度+顶进框架长+顶镐长度+后背梁厚度+后背厚度+后端工作面,宽度=顶进框架全宽+两侧工作面宽

4、度+两侧集水井和排水沟宽度。工作坑四周挖排水沟。工作坑开挖好后,应检查承载力是否满足顶进涵的要求,若土质松软,或基底承载力小于120Kpa,应用级配砂石夯实以防不均匀下沉,底面还应结合滑板制做,做成沿顶进方向头高尾低的仰坡(船头坡),以便在顶进出现“扎头”时调整到预期位置。2、修筑滑板及设置润滑层1)修筑滑板滑板采用C30号钢筋砼灌筑,厚20cm。滑板修筑前在其下部地基上夯填30cm厚的碎石层。为增加抗滑力,滑板下每3米设抗滑梁一道,与滑板一同浇灌。地锚梁上宽40cm,下宽30cm,高40cm。地锚梁直接挖槽浇注

5、,不需支撑。滑板与地锚梁钢筋一同布设,滑板钢筋采用Φ12钢筋网片,间距10cm。滑板面积分别为80㎡、100㎡。为防止顶进时出现“扎头”现象,滑板顶面做成前(靠路基侧)高后低的仰坡,其坡度大小为3‰。另外,为消除框架起动后与进入路基前的空顶阶段的方向偏差,在滑板两侧设C20钢筋砼导向墩,与底板同时灌筑。方向墩每间隔3米设置一对,横断面为30×30cm,高出滑板40cm,深入滑板底以下60cm,墩与框架身间留5cm空隙,以便导向。在滑板上正对顶镐位置沿顶进方向每隔3米预埋一对P43钢轨,顶部不超出滑板面,深入滑板底

6、以下60cm,以备另作后背墙。滑板砼要求振捣密实,表面平整度在2米长度范围内凹凸差不超过3mm。施工时采用方格网控制高程法:用直径16mm钢筋头埋入基坑内,分成2×2m方格网,在灌筑砼时按点找平,以控制滑板面高程,待砼初凝后,顶面用厚度不大于2cm的M10水泥砂浆抹平压实,使其平整度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再在其上涂刷1-2mm厚的机油滑石粉或喷涂2mm厚的石蜡,要求表面光洁平滑。在预制框架之前,再铺一层塑料布,以防止框架底板与滑板粘连,减少启动阻力。2)设置润滑隔离层润滑隔离层由润滑层和塑料薄膜组成,其做法是:待滑

7、板顶面干燥后,浇一层石蜡油,厚约2mm。浇洒时沿滑板长度方向每米挂一道铁丝,作为石蜡厚度的浇洒标准,每浇完一格,用刨光的直木板马上刮平,铁丝拆除后的槽痕用喷灯烤熔整平。石蜡油凝固后,撒一层0.5mm厚的滑石粉,施工框架涵底板前铺一层塑料薄膜,薄膜接缝处压茬20cm并使茬口朝路基方向。3、修筑后背1)顶力计算按桥规第2-386条(2-132)式:P=K[N1f1+(N1+N2)f2+2Ef3+RA]式中:P-最大顶力(t)K-系数,取K=1.2N1-涵顶上荷载(t)。因涵顶至轨底高度在1米左右,可按涵顶无覆土考虑,

8、仅计线路加固荷重,P1=1t/m2,框架受载面积为框架全宽B×5.0m(按两股道计),所以N1=5.0B=5.0B(t)。f1-涵顶部表面与顶部荷重之间的摩阻系数,取f1=0.3。N2-框架自重(t)。N2=QL+10(t),式中Q为单位长度涵身自重(t/m),L为顶进涵长(m),10(t)为机具、人群、刃角以及未能及时运走的土重等施工荷重。f2-框架底板与基底土摩阻系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