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滨海县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与农艺技术的结合的论文

谈滨海县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与农艺技术的结合的论文

ID:10392412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6

谈滨海县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与农艺技术的结合的论文_第1页
谈滨海县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与农艺技术的结合的论文_第2页
谈滨海县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与农艺技术的结合的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谈滨海县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与农艺技术的结合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滨海县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与农艺技术的结合的论文  摘要阐述了滨海县的气候特点,简述了玉米收获趋势,并介绍了玉米机械化收获农艺配套技术要点,以期促进玉米机械化收获的较好发展。  关键词玉米;机械化收获;农艺技术;结合;江苏滨海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机结构也相应发生着变化,其生产环节的分工更加明显,农艺对农业机械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机械如何更好地适应农艺的要求,已成为农机改革的重要课题[1-4]。滨海县实行传统的一年两作,即前茬稻子后茬麦子和前茬玉米后茬麦子的耕作模式,秋季收获玉米后要适时播种小麦,这就给玉米机收、秸秆处理及玉米播种等机械环节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2、。为此,现就滨海县玉米、小麦一年两作对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与农艺技术相结合的技术问题作一些探讨。  1滨海县气候特点  滨海县地处于北半球中纬度,为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过渡的气候带,为湿润的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降水较充沛,雨热同季。常年年平均气温14.1℃,降水量949.5mm,日照时数2236.3h,全年无霜期216.6d。自然气候条件决定了滨海县农业适宜于小麦、玉米一年两作耕作模式。但随着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玉米市场行情看好,滨海县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9年达1.22万hm2,2010年已达1.45万hm2规模。

3、玉米收获逐步向机械收获推进,同时先进的玉米作业机械装备也为玉米生产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与技术支持。.  2滨海县玉米收获趋势  滨海县玉米传统种植模式依靠精耕细作,收获作业依靠人工摘穗,且劳动强度也大,造成收获时间长,往往延误冬小麦最佳播种期,摘穗后的玉米秸秆除少量过腹还田外,大量秸秆被焚烧,既污染空气,也使宝贵的有机质资源浪费严重。而机械化玉米收获既可以基本满足农艺方面的要求,也基本符合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技术规范,值得广泛推广运用。滨海县玉米机械化收获主要采用的是河南洛阳生产的东方红牌自走式玉米联收机。该机械的优点:一是投入适当(7.85万元/台);二是能够基本满足滨海农艺

4、要求(主要是该机型割道中心距适应滨海县玉米种植行距);三是籽粒损失率、果穗损失率、籽粒破碎率基本满足设计要求。但在玉米收获期偏晚的情况下,果穗下垂率较高时果穗丢失严重。因此,使用该机收获玉米时间不宜过晚,或选用早熟品种。  3玉米机械化收获农艺配套技术要点  当前玉米生产过程中存在农机农艺不融合、种植模式与农机装备不配套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玉米全程机械化发展,为此积极探讨玉米生产过程中农机农艺融合的有效方式与途径。一是玉米品种应选择硬粒型、矮秆、抗倒、生育期短的中早熟品种,夏玉米一般不超过93d。二是玉米播种行距与机械收获行距相对一致。玉米播种行距应为60cm等行或60cm+

5、40cm的宽窄行。施足基肥,早施苗肥,及时施用穗肥和花粒肥。施肥比例为4∶1∶4∶1最好,施肥方法为深施。在灌浆期遇干旱应及时灌溉,中耕除草、培土壅根,另外,控制草害、减轻病虫害、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植株抗倒能力等在玉米生产过程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三是在选择玉米播种机型方面,新绛机械厂生产的垂直圆盘式开沟器精量播种机能够满足滨海县农艺要求。但也存在一个缺陷,即株距可调范围比较小。四是适期收获。玉米完全成熟,及玉米籽粒基部出现黑色层,乳线消失为玉米机械化收获最佳适期。另外,玉米机械摘穗后要求秸秆保持直立或按收获前进方向铺放,其意义在于有利于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  4结语  玉米

6、生产全过程机械化逐渐成为滨海农业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是价格优势。在滨海地区玉米比小麦价格高。二是产量优势。玉米产量一般可达9t/hm2,而小麦产量5.25t/hm2,高水肥田玉米可达12t/hm2以上,小麦最高产量达8.7t/hm2。三是市场优势。滨海地区养殖规模大,年需饲料1000t,其中75%是玉米。四是残留物再利用优势。玉米秸秆可用于青贮、作奶牛饲草,青饲料可售2250元/hm2左右。五是成本优势。玉米种植作业环节播种、中耕管理、收获、还田及肥料、种子总成本约合2625元/hm2,投入产出比1.0∶(4.2~4.6)。六是政策优势。地方党委政府将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列入

7、农机推广的中心工作,财政上对购买玉米生产机械进行补贴,免费为机手进行技术培训。同时应注意,玉米应等行距种植,以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要根据玉米生产过程的农机农艺要求,研制推广系列化、标准化机具。小麦、玉米生产作业机械要相互配套,相互适应,相互融合,研发多功能复式作业机具。培育生育期短、耐密植、灌浆快、抗倒的玉米品种。  5参考文献  [1]刘爱荣.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趋势与分析[j].农机科技推广,2007(12):42-43.  [2]周桂莲,王广来.浅谈我国主要农作物收获机械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