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语文七上炊烟教案

浙教版语文七上炊烟教案

ID:10396055

大小:2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6

浙教版语文七上炊烟教案_第1页
浙教版语文七上炊烟教案_第2页
浙教版语文七上炊烟教案_第3页
浙教版语文七上炊烟教案_第4页
浙教版语文七上炊烟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浙教版语文七上炊烟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了解观察生活与写作的关系;理解通过写事来写人的方法。掌握生字新词。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分析人物的方法,朗读时注意不同人物的语气。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作者对山里人真诚、纯朴品质的由衷赞美。[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小木屋中主人真诚、纯朴的品质,并归纳出有关的事例,进而理解题意。2、难点:学习本文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学习作者善于在平常的事物中寄蕴深切情感的写作方法。[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朗读全文,着重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和意义:罕、缕、坳、掸、怅惆、

2、腼腆、舀、邋遢、畔、茸茸、嫌、憧憬。2.分析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领会过渡语句承前启后的作用。3.学习小木屋中主人真诚、纯朴的品质,并归纳出有关的事例,进而理解题意。二、教学过程1.掌握已有注释的词语的音、形、义,理解尚未注释的词语,如:质朴、惶乱、节奏、叮嘱、耳畔、协奏、打量。抚慰、颇为、林涛、动心夺魄。2、理解《炊烟》题意,这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此文不以《山村人家》、《小木屋里的主人》、《陌生山民质朴情》等作标题,却以缥缈的“炊烟”为题,理由有二:第一,课文提示中有“多么浪漫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语

3、,而“炊烟”正符合这一画面的特色。那袅袅的炊烟,确是一幅别有韵味的山村风景画,有浓郁的抒情味,更能令读者咀嚼其中的诗情画意。第二,“炊烟”是在特定环境中的事物,意味着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突然遇到了人家。这当然能给人一种希望,自然界毕竟和人类相通,而“炊烟”恰是一位引导者,引导“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正是作者以《炊烟》为题的真谛。3、 结构内容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人物形象鲜明、富有抒情韵味的记叙文。全文结构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4节),写我对炊烟的渴求和看到“炊烟”后的希望。第二部分(第5-2

4、1节),具体生动地写小木屋主人热诚地接待了“我”。第三部分(第22节),照应开头,写“我”对山区人民的赞美和感激之情。主要思想:以“炊烟”为线索,描述了山区一对纯朴、善良而又有美好理想的中年夫妇,歌颂山里人真诚纯朴、乐于助人的精神。4、构思精巧,思路清晰。作者以“炊烟”为线索,由渴望炊烟→看见炊烟→走向炊烟→走进炊烟下的小木屋→告别炊烟→对炊烟礼赞,一气呵成,段段相连,思路明了。5.分析全文结构,理解“烟——屋——人”之间的内在联系。文章起段用两个假设句,表现了迫切盼望看见“炊烟”的心情;并用抒情笔调诠释

5、“炊烟”的隽永之意。接着写“终于看见了在这山坳里的炊烟”,并引出了小木屋的主人,写“我”受到山里人的热诚接待,小木屋中感人的事正是全文的主体。由此可见,写炊烟是为了写人,写人是为了突出山里劳动者的好品德。于是一幅真诚助人的图画,也便生动而感人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一、 板书设计《炊烟》段意①盼望看见炊烟,终于看见炊烟。②小木屋主人热诚接待了“我”。③照应开头,再寄深情于“炊烟”。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在理解题意、分析段落的基础上,归纳中心思想,学习小木屋主人真诚助人的精神。2.学习本文排比、拟人、比喻等修

6、辞手法,学习作者善于在平常的事物中寄蕴深切情感的写作方法。3.完成课后练习,加强综合训练能力。二、教学过程l.归纳中心思想:“炊烟”引导“我”遇见小木屋的主人,歌颂山里人真诚。 纯朴、乐于助人的精神。2.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语姿多彩,表述生动。举出这类实例,认真学习。如:“那是一种动人的招手,是一种充满魁力的微笑,是一个似曾相识的陌生人,友好地向你挥动着一方柔情的白手绢。这一抒情优美的长句,融入了排比、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将“炊烟”所含的隽永之意,十分感人而生动地写出来了。3. 写作特色(1)观察细

7、致,生动描述。例1:“她一边笑着,一边又从水缸里舀水洗那口空着的铁锅,一连洗了三遍。”写出了这位女主人的勤劳和热诚,体察到城里人爱清洁的心态。例2:“简朴而结实的桌、椅、橱,…一架亮晶晶的半导体收音机,挂在一张毛茸茸的兽皮边上。”--写出了山里人家中摆设的特点,并将传统风味和现代气息结合,体现了山村正随时代步伐前进。(2)构思精巧,思路清晰。作者以“炊烟”为线索,由渴望炊烟→看见炊烟→走向炊烟→走进炊烟下的小木屋→告别炊烟→对炊烟礼赞,一气呵成,段段相连,思路明了。三、练习辅导 1.理解课文思路,开头写什

8、么,中间写什么,结尾又写什么,这中间是用怎样的语句把它们连贯起来的?答:开头用两个假设句,表达盼望看见“炊烟”的心情,然后用“果然看见两间小木屋厂’这一承接句,过渡到本文中间一段,引出小木屋的主人,具体写出“我”受到一对夫妻的热诚接待。接着用“他们的声音在山域里回荡……”和“小木屋消失在绿色的林涛之中”两个过渡句,写出分别时的情态,以便结尾。充分表现了“我”对小木屋主人和“炊烟”的眷恋,歌颂山里人真诚、纯朴的情谊。2.细读课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