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吊丝竹施肥技术与竹林结构调整研究

花吊丝竹施肥技术与竹林结构调整研究

ID:10403314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6

花吊丝竹施肥技术与竹林结构调整研究_第1页
花吊丝竹施肥技术与竹林结构调整研究_第2页
花吊丝竹施肥技术与竹林结构调整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花吊丝竹施肥技术与竹林结构调整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花吊丝竹施肥技术与竹林结构调整研究摘要研究了花吊丝竹施肥和竹林结构调整措施对竹林笋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的肥料对花吊丝竹初笋期早��、出笋期长短、产笋量多少有极显著的影响,其中施用猪粪的增产效果最显著,且初笋期早、出笋期长、肥效长,一年施肥2次效果更佳;不同竹林结构对花吊丝笋产量密切相关(一年生、二年生竹子产笋量最高),生产上花吊丝竹丛,一般只保留一至二年生的母竹,三年以上的母竹必须伐除,每丛立竹数保留在10株左右是较为理想结构,可在福建南部和水土流失区栽培中推广应用。中国8/vie  关键词花吊丝竹;施肥技术;竹林结构  中图分类号S795.9文献标识码A1007-5739(20

2、17)04-0129-03  长汀县是福建省水土流失的重灾区,长期的治理经验表明:水土流失治理只有走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并举的路子,才能真正使水土流失的治理成果得以巩固与持续发展。  花吊丝竹(Dendrocalamusminorvar.amoenus)是近几年新开发出的优质高产的笋用竹新品种,其发笋期长、产笋量高、笋质好,且较耐干旱、瘠薄,十分适合在水土流失区山脚或崩岗冲积地栽植。该竹种栽植第3年达盛产,竹笋可口,且有良好的经济价值,生物生长量大、根篼分蘖力强、适应干旱瘠薄的土壤,也是改良土壤、快速提高土壤肥力的优良经济型竹种,适宜在贫瘠荒山与水土流失区治理区推广应用。  目前,花吊丝竹生长

3、规律与栽培技术等方面已做许多有益研究与探索,但�τ谥窳质┓始际醵灾袼癫�量及其竹子生长方面研究未见报道。本文通过花吊丝竹施用不同肥料、竹林结构调整等方面研究,为营建花吊丝竹笋用林基地和在水土流失区推广栽培这一优良经济竹种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择在山坡下部较平缓的丘陵山地,位于龙岩市长汀县河田镇朱溪河流域,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9.2℃,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39.8、-4.6℃,全年无霜期274d,≥10℃活动积温5843.3℃,年均降雨量1628.2mm。土壤为粗晶花岗岩风化壳上发育的粗骨性红壤,土壤含沙量高,pH值4.5~6.5,立地

4、条件差,现有植被主要为马尾松人工林。  1.2试验材料  花吊丝竹,为龙岩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提供的一年生竹苗。  1.3试验设计  1.3.1施用不同肥料试验。在成林的花吊丝竹林设立0.067hm2标准地。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4种处理,分别为施用经沤制猪粪(S1)、施用经沤制菜籽饼肥(S2)、施复合肥(S3)及不施肥的对照(CK1),5次重复[1-3]。  根据不同的肥料价格,在保证相同的投入前提下,计算出各种肥料限定用量标准,分别为施猪粪10kg/丛、施菜籽饼肥3kg/丛、施复合肥1.5kg/丛。  于2014年4月23日进行施肥,采用沟施的方式:在距竹蔸40cm处,开一条深约15cm的

5、环状沟,进行施肥。  1.3.2不同施肥次数对比试验。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施1次肥,4月21日,每丛施猪粪15kg(T1);施2次肥,分别在4月21日与7月21日,每丛施猪粪12kg(T2);不施肥作对照(CK2),5次重复[7-8]。  施肥方法同“1.3.1施不同肥料试验”。  1.3.3竹林结构调整试验设计。选择栽种了3年的花吊丝竹笋用林为试验地(此时竹株大小较稳定)。竹丛立竹数与母竹的年龄结构是影响竹林产笋量最关键的2个问题,通过对标准地的调查,从母竹年龄结构和竹丛立竹数入手,解决花吊丝竹经营的丰产结构问题。试验设计方案如下:  (1)母竹年龄结构对笋产量的影响。设置6个标准地,每

6、个标准地面积0.067hm2;选择标准地内每年新竹留存株数相同(如一、二、三年生竹均各留3株)或相近的竹丛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成2组:第Ⅰ组全部是由一年生、二年生竹子组成的竹丛,第Ⅱ组是由一年生、二年生、三年生竹子共同组成的竹丛。通过调查,对比2组竹林相应的笋产量。  (2)竹丛立竹数对笋产量的影响。在同样的6个标准地内,调查竹丛立竹数(N)和当年笋产量(处的竹杆直径。③初笋期:每个重复中有20%的竹丛出笋时,确定为初笋期。④出笋期:每个重复中有80%的竹丛不再发笋时,确定为出笋末期,从初笋期至出笋末期定为出笋期。  1.4.2竹林结构调整试验的数据统计。母竹年龄结构:根据试验方案,对不同

7、组的竹林进行调查,以每丛竹子为一个统计单元,分组进行统计,计算出每株花吊丝竹的平均产笋量[4-5]。  竹丛立竹数:根据施肥次数不同,分不施肥、施1次肥和施2次肥3种类型,分别统计调查对象的竹丛立竹数(N)和该丛花吊丝竹的当年笋产量(W0、W1、W2)。在此基础上,再分别计算出各类型的竹丛内单株产笋(G1、G2、G3)。  1.4.3数据分析方法。本试验中的数据统计均采用DPSv6.55版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分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