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类药物概述及发展

抗精神类药物概述及发展

ID:10405705

大小:489.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7-06

抗精神类药物概述及发展_第1页
抗精神类药物概述及发展_第2页
抗精神类药物概述及发展_第3页
抗精神类药物概述及发展_第4页
抗精神类药物概述及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精神类药物概述及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抗精神病药物的研究和发展概述——肖芳,王艳君,帅维内容提要:精神病简介抗精神病类药物抗精神类药物研究进展精神病简介定义:由于丘脑、大脑功能紊乱及病变而发生的感觉、记忆、思维、感情、行为等方面表现异常的病。在精神医学里不大使用疾病(disorder)这个术语和概念,而普遍采用精神障碍(mentaldisorder)一语。精神障碍的判断离不开一定文化的价值标准和尺度。把精神障碍看做一个心理社会概念(psychosocialconcept)更为可取。(《精神病理学》许又新著)精神病主要是指精神分裂症。其特征表现是精神活动和现实活动脱离,患者的思维、感知、情绪和运动功能支离破碎。抗精神病药主要

2、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失常的躁狂症。现代研究表明,多巴胺系统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密切相关,即精神分裂症病人属于多巴胺系统功能亢进。所以精神病类药物的主要作用靶点是多巴胺(DA)受体。另外与调控情绪有关的化学物质还有去甲肾上腺素(NA)和5-羟色胺(5-HT).当这两种物质分泌不足时,导致抑郁症。DA受体存在于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DA能神经元在中枢神经系统分布广泛,但与调控精神活动和情绪有关的有两条通路分别是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系统通路。(图片)抗精神病的药物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指主要作用于中枢D受体的抗精神病药物,包括 :吩噻嗪类、硫杂蒽类、丁酰

3、苯类和苯甲酰胺类。①吩噻嗪类,包括氯丙嗪、硫利达嗪、奋乃静、氟奋乃静及其长效剂、三氟拉嗪等;其中中间三个抗精神病作用最强,氯丙嗪其次,硫利哒嗪最弱②硫杂蒽类的氯哌噻吨及其长效剂、三氟噻吨及其长效剂、泰尔登等; ③丁酰苯类如氟哌啶醇及其长效剂、五氟利多等; ④苯甲酰胺类如舒必利等。这四类药物都是缓解精神病类药物,但是每种药物的缓解的症状不同,副作用不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上市多年后,出现了新一代药物,即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与吩噻嗪类等药物相比,它们具有较高的5一羟色胺(5一HT2)受体阻断作用,称多巴胺(DA)一5-HT受体拮抗剂(SDAs)对中脑

4、边缘系统的作用更具有选择性,这类药物包括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和喹硫平。这类药物由于临床作用谱广、引发EPS比率较小或不明显,因而在精神病学领域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氯氮平(clozapine)首个第二代抗精神药物,因可出现粒细胞缺乏症,危险性较大,它的应用道路颇为曲折。 氯氮平于1958年在瑞典首先被发现1972年在奥地利和瑞典上市1975年1600例接受氯氮平治疗的芬兰患者中,16例出现了粒细胞减少症(≤1600个/mm),13例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中有8例发展为粒细胞缺乏症,并死于感染性疾病。世界上50余例患者死亡后。氯氮平从欧洲大多数国家的市场撤出。对这个药物的研究及应用实际上处于

5、停滞状态。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多中心研究发现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很好的疗效。1990年FDA同意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因为严重锥体外系症状和严重迟发生运动障碍而不能耐受典型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第三代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阿立哌唑是一种二氢喹啉酮类抗精神病药。它在化学结构式和药理作用机制上,均不同于其他抗精神病药,是继第l代抗精神病药(FGA)、第2代抗精神病药(SGA)之后,对精神障碍治疗的药理作用机制具有革新性的新一代药。阿立哌唑部分激动D2受体与5-HT1A受体,同时拮抗5-HT2A受体;与D3受体也有高亲和力;其他与之具中度亲和力的有:D4、5-HT2

6、C、5-HT7、α1、H1等受体,5-羟色胺再摄取位点(SERT);而与M受体几乎无作用。阿立哌唑的活性中间代谢产物为脱氢阿立哌唑,与D2受体具类似亲和力,与原药在临床药理效果上并无特殊差异.短期和长期临床试验也已证实,阿立哌唑既有着抗精神病的肯定疗效,又显示出十分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同时泌乳素升高、体重增加、糖代谢或脂代谢紊乱等不良反应倾向极低。鉴于对一个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耐受性的综合考虑,阿立哌唑完全具有改善治疗的顺从性、降低复发率的潜在效能,由此代表了一种涵盖精神分裂症的急性期治疗与长期维持治疗,二者兼而具备的新观点和新思路。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研究进展四氢原小檗碱类4,5-

7、二氢吡唑类3-四氢吡啶-4-基吲哚类苯基哌嗪类兴奋性mu氨基酸类四氢原小檗碱类(THPBs)双羟基四氢原小檗碱类(THPBs)化合物具有脑内多巴胺D2受体激动和D2受体阻滞双重作用,其先导化合物是左旋千金藤啶碱(l-SPD)。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l-S具有抗精神分裂症作用。l-SPD是从千金藤植物的块根中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THPBs为l-SPD的类似物,合成了左旋氯斯库利啉l-CSL,其游离碱不稳定,水溶性差,又将其制成甲磺酸盐,从而改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