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维度

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维度

ID:10406960

大小:56.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06

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维度  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维度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维度[论文关键词]构建和谐社会荣辱观道德维度  [论文摘要]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的社会运行状态。构建和谐社会,不仅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整社会的运行结构和发展取向,还应当在解决结构性问题的同时着眼于人本身而提出相应的措施,这正是倡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用意所在。它彰显了道德的维度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重点在于全面提升人的素质。近30年来,人民的物质生活日益富裕,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更加活跃开放,国力也得到迅速增强,但这些进步并未使我们高枕无忧,有些问题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反而显得比以往更加突出了

2、。比如道德的失范、行为取向的功利化、利益群体的不平衡分化、个体情绪化的增长等等。这就促使我们要从总体上协调社会各个领域的进步,并在根本上促进社会的主体即“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高道德素质。  一、社会变迁与道德感的匮乏  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在结构和价值两方面表现为从同构差序格局向领域分离和市场整合的结构模式转变;从精神向度到物性向度的迁移。这两个方面的变化相伴相生,导致了社会态势的平面化、多元化和物利化,客观上给人们的道德感带来了冲击。  首先是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变。与传统社会的同构差序格局不同,现代社会是领域分

3、离和市场整合的结构模式。在传统社会,社会与国家同构,个人紧密依附于集体,人们的精神奠基和意义寻求,主要是在一种原有的、稳固的政治和社会框架中运行,个性化的道德追求和价值取向,往往被一种集体性的存在和外在的观念框架与制度框架所笼罩和引导。而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共同体结构受到了消解,各个社会领域和各种社会主体基本上都拥有了自己的以市场为基础形成的相互独立、彼此平等的地位。可以说,社会已经由同质的单一性状态分化为异质的多样性状态。与此相应,新的社会整合模式不再是全社会都向着一个“崇高客体”集中,而是各个领域、各个主体在其自身之中寻求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4、定位。  社会生活的这种深刻变革对于个人而言,一方面是使其不断从传统社会体制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也使其在急速的市场化过程中失去了通常的稳定感和归宿感。在人们的独立性得到了空前增强的同时,其原有自我的内在统一性也受到了相应的消解和割裂,不得不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地对自我进行重新的定位和确证。人们的自我定位和确证活动,受市场化、社会的分化与分工、不停顿的变化等现代因素的影响,具有相当程度的平等性、多样性、开放性和不稳定性,而这又直接地决定了人们的价值取向、精神气质和人格特征等方面的表现。当代人的人格表现,也因此呈现出多少有些肤浅、多样、易变的特征。  

5、其次是社会发展从精神向度到物性向度的取向迁移。在经历了近30年改革之后,我们的民族一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却也出现了与我们灿烂悠久的文明史不相称的道德滑坡现象。利益关系抹平了道德差别,功利化的取向普遍化,道德状况从集体性失德演化到集体性失语。在这样稀薄的道德氛围中,传统的耻感意识被遗忘,道德的底线不断受到侵蚀,社会主义道德面临挑战。如果出现了普遍性的耻感意识的淡化和底线伦理的崩溃,我们的民族和社会就会失去道德上的维系,整个社会就会变成只由强权和物利主宰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谁拥有了强权或者金钱,谁就可以无耻无畏、横行无忌。  从

6、个人的内在体验出发来看,传统的心理维系纽带已经消隐。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在寻求安身立命之本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道德选择的迷茫和价值取向的紊乱,不能顺利地获得精神上的归依和自立。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许多人干脆放弃了对自身的道德约束,用虚无主义的态度来对待社会提倡的道德理想和行为规范,丢失、遮蔽了在精神和道德维度上的追求,放任自已沉沦于物化了的世俗世界。国人心底缺少对公平、正义、善良、秩序等社会规则的坚持和守护的勇气,以致道德滑坡现象时有发生。这在当前成为影响社会良性运行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二、社会发展战略与道德建设  世纪之初,党中央提出了以

7、“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构想。这一发展战略的提出,使社会在各个领域快速发展的同时兼顾总体的协调,使社会发展态势能够“又快又好”。作为社会的主体,人的素质尤其是相对短缺的道德素质势必得到提升,这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调整社会运行态势和纠正社会发展方向的重要方针。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以人为本,既意味着要全面满足人的各种正常需要,使全体人民获得幸福,也同时意味着要全面地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的终极价值不是经济的单方面增长和简单的善待环境,而是实现

8、广大人民的幸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是目的,是价值的归依。因此,要祛除社会的物化和片面增长,使社会的存在以人为价值标准,社会的发展能够促进人的幸福。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