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双语教育意义何在

推广双语教育意义何在

ID:10408458

大小:30.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6

推广双语教育意义何在_第1页
推广双语教育意义何在_第2页
资源描述:

《推广双语教育意义何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现在推广双语教育意义何在?                        如果我们想弄清我国推广双语教育的意义(目的),那就要与国外的双语教育目的做一个比较,而且我们还可以因此进一步理解“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区别。王斌华教授在他撰写的《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一书中这样阐述:“国外实施双语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双语人才或追求共同的语言,而且大多数是源于种族同化、文化认同、社会稳定等社会和政治的需要,甚至基于民族和谐共处、避免国家分裂的考虑。”就拿美国来说,“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面对众多不同的种族群体和种族语言,学校

2、扮演了同化移民学生的“熔炉”角色,成为塑造“真正美国人”的理想场所。他们要求所有学生接受相同的英语教育,培养学生掌握英语、使用英语和热爱英语,赋予学生自力更生、乐观主义、个人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造就学生坚韧、创新、自信和勇于挑战的个性,向学生反复灌输爱国主义精神,要求他们热爱和尊重美国的思想、美国的历史、美国的未来、美国的主流语言和主流文化,最终把他们改造成地地道道的美国公民。”我国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客观地说,我国目前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并不是源于种族同化、文化认同、社会稳定的需要,更不是基于民族的和谐共处、避免

3、国家分裂的考虑,其最主要的出发点是提高英语水平,培养双语人才,满足国家、地方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正如王斌华教授指出的:“双语教育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途径;在概念形成、知识迁移、国际视野、交际能力等方面,接受双语教育的学生明显优于接受单语教育的学生。这些是国外的研究结论,对我国开展双语教学实验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世界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中国加入WTO,我国改革开放日趋深化,中国正走向世界,世界也在向中国走来,国家和社会发展使得对双语人才的需求程度迅速提高。英语是公认的最重要的国际通用语言,我们必须面向这一现实。同时,

4、实施双语教育,也是为了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学生将来为了科研工作、获取信息、出国深造、在合资企业谋求职业或谋求“高薪”职业,都必须具有双语能力,必须是双语人才。这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必然。在我国,不仅很多发达地区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正积极推广双语教学,而且在西部、在一些贫困地区乃至山区学校,那里具有超前眼光的地方行政领导、学校的管理者也已经明确意识到这一点,这从本网站“双语动态”和“加盟学校名录”所展示的情况来看已经非常明显。“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明显有较长周期性的,如果我们等到发现学子们在高中乃至大学毕业以后,因为英

5、语等外国语的掌握方面明显跟不上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限制了学生个体的发展,那时才来实施双语教育,那我们就过于滞后了。                                                            回顶部↑↑                           在双语学科教学中,是否只有全用英语授课才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双语教学”?          双语学科教学对英语运用程度的要求,应根据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的不同而异(如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乃至研究生等)。其实,这应该是显而易见的。比如

6、,对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完全用英语口语如果还勉强可以的话(比如外籍教师教口语课),如果完全用英语教授数学、科学课等一类课程是行不通的,而只能是逐步提高运用英语进行教学的程度。对于高中乃至大学生,双语学科课程的教学,运用英语的程度当然应逐步提高,乃至完全用英语授课,但也并非一句汉语都不能用。王斌华教授在论及这个问题时指出:“就一门学科而言,不必强求‘完全英语教材、完全英语授课’,可以适当调整要求,待条件成熟,再提出更高的要求。”“就一所学校而言,不必强求实行完全沉浸式双语教学,可以依据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教材质量和现实

7、的升学要求,选择某门学科或某些学科实施双语教学。”王斌华教授还指出:“我们采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不是为了降低汉语的地位,更不是为了取代汉语。我们不但要继续使用汉语,而且要加强汉语学习。因此,我们不应该把英语作为语文学科的教学语言,也没有必要把英语作为其他所有学科的教学语言。”诚然,我们在评价双语学科课堂教学的时候,都应当有语言运用方面的评价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各个学段、各个年级都用同样的标准。这在本站“双语研究”栏目中的相关资料中可以窥见一斑。如苏州外国语学校《双语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就对小学、中学各年段在课堂教学中英语运用的

8、程度提出了大约的百分比标准,这对我们的研究和探索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当然,正确的标准究竟应该怎样制订,这恰恰是一个很有价值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研究课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