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诗词中贯彻审美教育论文

在古典诗词中贯彻审美教育论文

ID:10447165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在古典诗词中贯彻审美教育论文_第1页
在古典诗词中贯彻审美教育论文_第2页
在古典诗词中贯彻审美教育论文_第3页
在古典诗词中贯彻审美教育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在古典诗词中贯彻审美教育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古典诗词中贯彻审美教育论文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的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古典诗词教学也将面临着如何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问题。就目前的教学实际看,情况主要有两种:一是有的教师把它当文言文教,将一首首意境优美的诗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的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古典诗词教学也将面临着如何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问题。就目前的教学实际看,情况主要有两种:一是有的教师把它当文言文教,将一首首意境优美的诗词翻译成苍白无味的白话文;二是有的教师满堂分析,从时代背景讲到作者生平,从思想内容讲到语言风格,做到面面俱到。其结果往往是教师教

2、得费力,学生学得乏味,更谈不上获得审美愉悦了。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古典诗词的审美特性,忘记了古典诗词教学特有的审美教育功能造成的。那么古典诗词有哪些审美特性呢?我们又该怎样有针对性地挖掘古典诗词的审美教育功能呢?首先,我们认为古典诗词的审美特性表现在语言上,古典诗词具有语言的音乐美。我国的古典诗词和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诗经》中有不少作品就属于劳动人民在劳作休息之余的创作,《伐檀》、《硕鼠》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明显带有歌曲的结构特点;到后来格律诗和词的出现,讲究押韵、平仄等,更显示出古典诗词

3、结构匀称,句式整齐,音节和谐的音乐美。针对古典诗词语言上的这一审美特点,我们在教学古典诗词时,就要充分加强吟诵训练。吟诵是古典诗词审美鉴赏的重要方法。当代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就十分重视吟诵对于学习古典诗词的作用。据说当年唐老讲授柳永的《八声甘州》,就是通过反复咏诵“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句而引领学生进入那雨后江天清澈如洗而又大气磅礴的意境中去的。通过吟诵,词人的感情就会涌进学生的心田,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使学生在吟诵中获得美的熏陶,获得审美愉悦。又如吟诵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充满着一种兴奋的心情,节奏流畅明快

4、,几乎一气呵成。“忽传”、“初闻”,流露出喜讯传来的激动;“却看”、“漫卷”传神地表现出诗人喜出望外的感情;“从”、“穿”、“下”、“向”几个字可读得轻快些,仿佛乘坐一叶扁舟顺流而下,充分表现了诗人听说叛乱平息,便归心似箭的心情。作曲家何占豪曾说:“在诗歌中,诗是音乐的内容,音乐是诗的形式,诗与歌是一对分不开的孪生姐妹。”因此,加强对古典诗词的吟诵,就能展示其内在的韵律,显示出它的音乐性,把诗的韵味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浸润到学生心灵深处。诗歌大多是押韵的,吟诵时将韵脚读得明显些,让人听起来优美和谐,委婉动听,这也是显示

5、诗歌音乐美的一个方面。如读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山”、“闲”、“问”为韵脚,可读得稍昂扬些,以便敲响听者心中的鼓点,充分感受作者那坚贞不屈的品格之美。当然,平仄的规律也是形成诗歌音乐美不可或缺的因素。其次,古典诗词的审美特性,还表现在诗人所创造的意境上,是为“意境美”。“意境”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艺术审美范畴。所谓“意”,是指作者对生活的某种认识和见解。“境”就是对特定的环境和气氛的描写。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意境是‘情’与

6、‘景’的结晶品”。说得通俗点,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出一种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生活图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作品形象鲜明,情景交融,使欣赏者如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情。再如白居易《琵琶行》形容琵琶弹奏的一段,描写细微生动,比喻新颖精妙,使飘忽易逝的声音如在读者的耳际萦绕,这一段的末尾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来写听者如梦初醒的意态,更加烘托出琵琶女奏技的妙绝入神,反映出琵琶女

7、的感情,也反映出作者的感情,融情入景,富有极强的感染力。针对古典诗词营造意境的这一审美特性。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诗词,让他们进入诗的意境,领会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欣赏到诗的内在美。诗是用形象思维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再现诗中形象为突破口进行审美教育。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借助联想想象再现诗词意境,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诗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形象是诗的本质。不过,诗歌创造的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读者;读者必须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感受和再现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鉴

8、赏诗歌时,必须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去再现作品中的形象,这是欣赏诗歌意境美的关键。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头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一开始,就用雄浑的笔触展现了万里长江滚滚东流,波浪滔天的壮阔景象。接着再由空间的广阔转入时间的久远,引出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赤壁活动过的风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