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概念隐喻理论对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试论概念隐喻理论对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ID:10447377

大小:5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6

试论概念隐喻理论对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_第1页
试论概念隐喻理论对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_第2页
试论概念隐喻理论对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_第3页
资源描述:

《试论概念隐喻理论对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概念隐喻理论对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一、引言    目前高职英语词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方式单一枯燥;教师不厌其烦地带领学生朗读单词,了解词性,对与课文相对应的义项进行造句释义。这种孤立讲解词汇的结果是学生每节课虽然学习了大量的词汇,但对所学词汇的理解缺乏具体感,在实际写作和阅读中往往不能活学活用;而且对词汇的记忆也不牢固。加之,高职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较薄弱,水平参差不齐,所以他们的词汇量往往不能达到要求。  学习者词汇量的大小及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其英语水平的高低。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词汇量的提高可极大地

2、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发展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可见词汇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长期以来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语言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作为语言诸要素之一的词汇变化尤其显著。对于每一种事物、每种感觉和经验,人们不可能创造出完全独立于其他词汇的单词。大量的词义演变都是通过隐喻方式进行的;隐喻在词义演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把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高职英语词汇教学,可以使词汇教学方法更加符合认知规律,并提高教学效率。本文拟从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现存的问题出发,结合概念隐喻理论,探讨其对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二、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理论首先出现

3、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etaphor”(Lakoff1993)一文中得到系统的阐述。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过程主要是以隐喻为特征,所以人类的认知系统是隐喻构造的。概念隐喻是从日常表达式中归纳出来具有典型性的认知机制,可反映客观事物,尤其是反映一些抽象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概念隐喻在一定的文化中又成为一个系统的、一致的整体,即概念隐喻体系。在隐喻结构中,人们利用对两种毫无关联的事物进行感知的交融,实现从源模型向目标模型的映射。  (一)概念隐喻类型  根据LakoffJohnson的分析,以认知功能为依据,概念隐喻大致可分为三类:结构隐喻(s

4、tructuralmetaphor)、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metaphor)和实体隐喻(ontologicalmetaphor)。  结构隐喻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相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种概念。例如,基于概念隐喻TIMEISMONEY,“money”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一个概念,所有用于谈论money的词语都可以用于time这个概念。于是产生了“节约时间”,“花费时间”和“浪费时间”等说法,时间被视为象金钱一样宝贵。  方位隐喻是参照空间方位而建立的一系列隐喻概念。空间方位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

5、概念,包括前—后,上—下,中心—边缘,里—外,深—浅等。通过方位隐喻,人们可以利用日常熟悉的空间方位来理解其他如情绪、身体状况、数量及社会地位等抽象概念。英语中,用表示方位的词语来表达抽象概念较为常见的概念隐喻有:HAPPYISUP;SADISDOOREISUP;LESSISDOpediments等实体;而目标域(LIFE)的基本结构则包含peoplelivingalife,lifegoals,movements,difficulties等实体。  两个概念域之间的实体可以构成系统的对应关系。源域中的认知结构可以粗略地描述成:一些旅行者跋山涉水前往目的地,途中经过了

6、一些不同的地方也遇到一些困难,有时难免会失去方向。通过跨域映射,我们就不难理解:He’sgonethroughalotinlife.(生活中他饱经风霜。)旅途中,地点不停地变更意示着生活中的变化经历。通过概念隐喻LIFEISAJOURNEY的认知映射,类似的表达可得到较好的理解,如Givehimagoodstartinlife.I’matacrossroadsinmylife.He’soverthehill.She’swithoutdirectioninherlife.Iwasindead-endjob.三、对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语义学角

7、度为高职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纬度。该理论对高职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一些启示。  (一)重视基本词汇隐喻意义的教学  英语中基本词汇使用频率高,义项丰富,并且与其它词汇搭配数量众多。它们用于指代那些与人们有最直接接触的基本范畴事物。人们的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不再满足于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与表达,而是不断地认知、思考、表达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思想。为了完成这一过程,人们并不是无止境地创造新的词语,而是将新认识的抽象概念与已认知的具体事物相联系,找出它们的相似性,利用已知事物来思考、表达新概念,于是产生了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投射,这种隐喻性思维发展了词汇的语义。大部分隐喻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