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与人的素质培养

美育与人的素质培养

ID:10450129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美育与人的素质培养  _第1页
美育与人的素质培养  _第2页
美育与人的素质培养  _第3页
美育与人的素质培养  _第4页
美育与人的素质培养  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育与人的素质培养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美育与人的素质培养[摘要]美育在人的素质培养方面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而且能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是发展个性,完善人格,美化人类自身的重要学科。  [关键词]美育素质培养人格完善激发创新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口号。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进一步明确了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21世纪是充满着挑战和竞争的年代,中国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国民的素质。只有充分重视国民素质的培养,国家的经济建设才

2、能可持续发展。  当前,美育已成为“关系到未来人类素质和生存质量的重大课题。”这里所讲的“素质”是指人的主体性品质,是人的品德、智力、体力、审美能力等方面品质的系统表现。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57-1858)》中说:“人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处在交易的绝对运动中。”可见人的素质的培养应当是全方位的。“育人以德”重要,“育人以智”重要,“育人以美”同样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因为审美教育对开发人的各种潜能,塑造完美的人格,构建人类和谐精神家园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美育与美化

3、人类自身    美育可以运用人类社会实践所创造的一切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形式,对人进行情感陶冶、自身完善。人的情感与人的行为是密切相关的,人的行为总是受到一定的思想感情的支配。一个人只有怀着美好的情感,才会有真正美的行为,道德的人只能从审美的人发展而来,只有通过审美教育,培养人的美的情感,才会有美的行为、美的创造。  1.陶冶情操,提升品格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地说:“音乐应该学习,并不只是为着某一个目的,而是同时为着几个目的,那就是教育、净化、精神享受。美育的这一功能来自于审美实践活动。因为这一过程自始至终要求以形象打动人,以情感

4、感化人,并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对人的心灵进行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在自己的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辞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种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人们感受艺术美的过程,也正是陶冶情操,提升品格的过程。亚里士多德曾经论述过悲剧的净化作用,他认为:“悲剧带给人们一种崇高,它引导欣赏者在心理上经历主人公的遭遇,在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激烈冲突中唤起人们的正义感”,因而悲剧在给人以强烈的道德震撼中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的意志,提升人的品格。  2.培养审美理想,提

5、供价值导向  普希金曾经说过:“艺术的目的是理想,而不是道德说教。”真正的艺术不仅表现实际存在着的东西,而且还表现理想的东西,这种理想是以对客观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为基础的,揭示出发展的基本倾向。因此,美育能够培养人的审美理想。  审美理想直接或间接表现出人们的生活态度和审美准则,因而也体现出一种价值观念。马克思曾说:“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的特性。”这正说明审美理想成为衡量生活现象,自然物体和艺术作品审美价值的标尺。对同一个感知对象,从不同的理想的角度看,并与不同的理想相对照,其结果显然是不同的。比才的歌剧《卡门》,刻划了一个追求自由、具

6、有叛逆性格的吉普赛姑娘。作者从性格强悍泼辣,具有几分野性的烟草女工卡门身上,发掘某些不平凡的东西,用来对照虚伪、苍白、卑劣的资本主义“文明社会”。这样一部内容深刻的作品,现在已被译成25种语言在世界各国上演。但在当时,却遭到统治阶级及其御用文人的恶毒攻击,说这部作品超越常规。这说明审美标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不存在在任何时期和对任何阶级都适宜的绝对理想。审美理想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并在社会历史实践的影响下不断发展。  马克思指出:“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整个阶级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

7、应的社会关系基础上创造和构成这一切。”这就告诉我们,只有适合社会发展、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审美理想才是正确的审美理想。因此,要充分发挥美育的这种文化意义与教育职能,通过一定的知识文化体系与审美价值观念,来弘扬真、善、美并否定假、恶、丑的事物,以逐步达到塑造和谐完美的人的目的。这种境界是高素质人才首先追求的,有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彻底的将人们从物欲横流的物质生活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入一个自由创新的领域中去。二、美育与创新思维空间的形成    创新型人才与一般人才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突出的创新能力。这是一种意识、观念与行为的集合性突破。尼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