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学视阈中的道德两难论文

政治哲学视阈中的道德两难论文

ID:10463889

大小:5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政治哲学视阈中的道德两难论文_第1页
政治哲学视阈中的道德两难论文_第2页
政治哲学视阈中的道德两难论文_第3页
政治哲学视阈中的道德两难论文_第4页
政治哲学视阈中的道德两难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政治哲学视阈中的道德两难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政治哲学视阈中的道德两难论文.freelensurable)利益诉求之间作出非此即彼的抉择。这种抉择是优先性选择。亦即说.freeleone)认同另一种利益的个体或群体,损害他们的合法权益,甚至对他们造成致命性伤害。一、消除道德两难的进路道德两难的处境直接影响决策方向和行政效率。它既可能使管理者在关键时刻犹豫不决、错失良机,又可能使其为避免运用邪恶手段而放弃推进公共善的目的,甚至作出否定性的自我评价,对自身的志业产生怀疑。故而,政治家和政治哲学家试图以不同方式消解公共管理中的道德两难。为了让管理者减轻良心负担,

2、以马基雅维里为首的辩护者强化了政治相对于道德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从“国家理由”等角度为“脏手”行为开脱。在马基雅维里看来,政治应植根于“真实”(reality),而非“真理”或“真知”(truth)。由于政治主体在本性上是恶的,因此,政治不是一个让人展现高风亮节的恰当场域,更确切地说,它随时会把置身其中的人逼向邪恶的境地,玷污、腐蚀甚或磨灭他的灵魂。诚如萨特所言:“纯洁是托钵僧或和尚的理想。我的双手是肮脏的,它们浸满了鲜血和泥泞。可那又怎样?你认为你在维护统治的同时还能够保持灵魂的干净么?”正是通过强调政治主体的

3、局限性和政治环境的阴暗面,辩护者赋予政治相对于道德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此基础上,辩护者立足于政治的实效性,着力于论证管理者作恶的必要性(necessiffa),并由此否证道德两难的意义。在他们看来,“好的”和“善的”、“有用的”和“道德的”之间没有必然关联,而“好的”、“有用的”应取代“道德的”,成为判断政治行为正当与否的重要依据。如科迪认为,道德两难形容的是这样的困境:不管做X还是不做x,在道德上都是错误的;与此不同的是,当管理者用邪恶的手段(X)促成公共利益时,尽管X是不道德的,但这样做是对的,因此,为了行

4、善而作恶并不构成道德两难。可见,行为方式的实效性屏蔽了道德合理性。鉴于目的的全局性和实效性为手段的正当性提供了说明,管理者无需因采用了不道德的行为方式而备受良心谴责。“如果没有那些恶行就难以挽救自己的国家,那么,他没有必要因人们责备恶行而感到不安。”对这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观点,尼尔森深表赞同。依他之见,最紧急关头(supremeemergency)所作出的决定不是在好与坏、正确与错误之间作出的抉择,而是在此种邪恶与彼种邪恶、此种错误与彼种错误之间进行选择,采取不道德行为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邪恶的程度,而不是为了避

5、免邪恶。当罪恶无法避免时,管理者为何要为自己采取有助于消除更大罪恶的小恶而感到内疚呢?倘若与日常道德背道而驰的行为可以抑制或减少更大的恶,那么,他有所什么理由拒绝行动呢?既然他无法拒绝小恶——它是抑止更大的危害的惟一办法,那么,公众为什么还要惩罚那些为维护或增进公共利益而不得不作恶的人呢?由此推断,所谓的道德两难纯属无稽之谈。显然,从疏离政治与道德之关系的角度消解道德两难的研究取径排斥“道德利己主义”的政治倾向,反对“道德上的自我沉溺”。它正视了政治诉求与道德诉求之间的冲突,强化了公共利益的主导性和优先性,主张

6、管理者以国家利益为依归,用不道德的手段来促成公共目的。与之不同的是,另一些政治家和哲学家致力于从道德体系内部之分殊的角度论证,不同生活领域有相异的道德标准,这些相异的道德标准之间有可能相互协调与融贯,也有可能相互矛盾、不可公度;其结果是,在私人领域让人厌恶和谴责的“脏手”行为,在政治领域中被看作是干净的、可接纳的、甚至是道德的。人们应以适用于政治生活的特殊道德标准评价政治行为,即政治道德可包容一般意义上的“脏”,从而消解两难问题。现代公共生活的结构性转型影响了人们对政治的理解。随着公私领域的关联日益弱化、公共意

7、识日渐增强,韦伯所提出的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的区别逐渐被放大,并由麦考莱、伯林和翰普歇尔等人重新加以诠释。在翰普歇尔看来,与私人事务相比,公共事务的影响如此广泛,以至于公共政策合理与否应主要取决于其结果及它能否给更大多数人带来更多利益。相应地,对政治行为的道德评价应更看重行为效果,而非行为过程的合理性,以私人领域的道德来规导管理者的行为无异于吹毛求疵。从职业的角度来看,政治道德是一种角色伦理,是同社会分工相对应的道德分工的产物。政治道德与私人道德的分殊体现了道德多元化。在多元道德的框架内,“好人”和“好的政治家”

8、之间的内在关联被割裂,公共管理者似乎只需遵守政治职能所附带的道德要求而无需顾及其他。政治家与哲学家为消解道德两难所作出的努力,深刻地反映了现代人对古典政治哲学的理论根基——道德相对于政治的主导性和道德内部的连贯性——的质疑,揭橥了政治诉求和道德诉求、公共道德和私人道德之间的张力,体现了功利主义和后果论在政治决策与行为中的深远影响。正是通过彰显政治诉求的优先性、权力的公共性及政治道德的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