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e技术在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中的应用的论文

cae技术在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中的应用的论文

ID:10467779

大小:5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cae技术在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中的应用的论文_第1页
cae技术在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中的应用的论文_第2页
cae技术在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中的应用的论文_第3页
cae技术在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中的应用的论文_第4页
cae技术在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中的应用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cae技术在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中的应用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CAE技术在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中的应用的论文摘要:本文简述了cae技术在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中的应用,通过对拉延工序进行冲压成形模拟分析,提前预知成形缺陷,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工艺参数的调整与优化。实践证明,分析计算缩短了模具制造周期,减少了模具调试次数,节约了生产成本。关键词:cae技术;冲压成形;模具调试1前言汽车覆盖件具有外形尺寸较大,材料比较薄,型面起伏复杂,尺寸精度与表面质量要求较高,在拉伸成形过程中容易出现拉裂、起皱现象。模具调试过程中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

2、展,cae(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目前已经在各大汽车模具厂广泛用于产品模拟分析、冲压板材成形过程分析。通过提前对产品可能出现的成形缺陷进行研究,预示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的可行性。根据理论上的模拟分析结果,提高产品工艺补充设计的合理性,减少模具实际调试次数,近而达到缩短模具制造周期、降低生产调试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能,保证新车型及时投放市场。本文利用dynaform分析软件,以公司g项目中的顶盖产品分析为例,介绍cae技术在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的应用。2产品介绍图1所示为我公司最近开发g项目标准短轴距顶盖产品,其

3、材料为spcc,料厚t=0.9mm,整体来看,具有材料较薄,外形尺寸较大,端部型面极不规则,成形困难,冲压工艺补充以及后续模具设计比较复杂等特点。.图1顶盖产品数学模型3cae分析工作流程cae分析技术在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应用中的工作流程,见下图2所示。图2cae分析工作流程图4汽车覆盖件工艺补充设计注意要点(1)选定合适的冲压方向,保证凸模将工件一次拉伸到位,凸模两侧包容角尽可能保持一致,周边进料均匀,尽可能降低拉伸深度,并尽量深度均匀。(2)选用合适板材,一般在满足产品强度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屈服点

4、σb和屈服强度σb/σs较低,延伸率δ、厚向异性指数n较高的薄板材料。(3)压料面应设计为平面、单曲面或曲率半径很小的双曲面,使材料各处变形均匀,在不产生褶皱的情况下,易于材料流入,同时,尽量减少工艺补充面,提高材料利用率。(4)根据各个部位的成形特点有效设置拉延筋及参数,并考虑制件的定位以及取放件操作的方便性、安全性。5cae模拟分析实例5.1三维数据的导入利用ug等cad设计软件中对数学模型进行整理,确定相关材料、料厚及其偏置方向等相关参数,避免存在重叠面、尖角、漏洞等现象,包括冲压方向、工艺补充面等

5、,而后导入dynaform分析软件中,为了得到均匀规则的分析网格,提高分析精度,要进一步检查片体是否存在负角,并对局部尖角部位进行型面光顺,然后设置当前层,并进行网格划分,分别建立有限元凹模、压料圈、和毛坯模型。下图3、图4为顶盖拉延模的有限元模型。图4等效筋设置5.2材料参数和边界条件汽车顶盖材料采用日本标准spcc,厚度0.9mm,杨氏模量e=202mpa,泊松比υ=0.32,密度ρ=7.6x106,硬化系数k=0.57mpa,硬化指数n=0.238,各向异性指数ro=1.67,r45=1.32r90

6、=2.32,硬化曲线σ=κ(ε0+εp)n。边界条件如下:确定摩擦系数μ=0.125,压边力为350kn。5.3模拟分析结果研究(1)根据模拟结果,对fld(成形极限图)进行研究,发现端部变形严重,有开裂趋势,而中心部位变形不够充分,容易导致制件弓性回弹,见下图5所示。图5fld(成形极限图)(2)通过厚度变化图分析,发现最薄处材料减薄量高达66%,已处于破裂范围。见下图6所示。图6模拟分析后板材厚度变化图(3)通过对应力、应变以及载荷曲线图分析,可以了解板材在成形过程中的各时刻点受力参数。见下图7所示。

7、图7模拟分析后应变分布图5.4修边回弹分析由于顶盖产品本身具有制件形体宽度较大,在刚性不足时,很容易产生下榻或弓起回弹现象,为了更好的进行控制修边后的回弹,对制件进行了回弹分析,见下图8、图9、图10所示。图8回弹分析图图9a-a切面线图图10b-b切面线图5.5端部侧整形分析顶盖端部在模具设计时采用非标斜楔进行侧向整形,加上凸包部位多料,很可能产生下起皱或变形不充分现象,为此要求对制件进行侧整形分析,工具定义见下图11所示。1、压料板2、凸模3、毛坯4、凹模图11侧整形分析工具图6实际模具调试结果图12

8、、图13是最终模具实际调试的冲压零件照片,通过实践证明,cae技术模拟分析在冲压成形的过程中的准确性、直观性,从图中可以看出,角部开裂与模拟结果完全吻合。图13模具实际调试照片(角部)7模具和工艺参数的调整和优化通过模拟分析可以看出,周边局部开裂以及变形不充分,表明在进行工艺补充设计时该部位不合理,经过多次模拟分析研究,最终将局部拉延筋变浅、圆角稍微放大,半径由r6、高度5mm改为r5,高度4mm,提高模具表面光洁度、减少摩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