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反思论文

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反思论文

ID:10472813

大小:6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6

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反思论文_第1页
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反思论文_第2页
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反思论文_第3页
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反思论文_第4页
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反思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反思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反思论文摘要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三维教学目标”直接移植于新课程总目标的“三个维度”的做法,忽视了课程目标体系与课程资源,这是对新课程总目标的简单迎合。教学目标应在“三个维度”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学摘要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三维教学目标”直接移植于新课程总目标的“三个维度”的做法,忽视了课程目标体系与课程资源,这是对新课程总目标的简单迎合。教学目标应在“三个维度”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学段目标、课程资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而确定,而不是直接根据“三个维度”这个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而确定。关键词新课程;

2、教学目标;课程目标“三维教学目标”是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一种教学目标拟定思路,自出现以来,就存在着很多讨论,对其概念的定义、如何实施等方面的争议也颇多。本文试图通过对“三维教学目标”的产生、各种意见的描述,以及对其成因的分析,对它做出一个基本判断,并对新课程教学目标的拟定提出建议。一、“三维教学目标”对“三维目标”的误读新课程实施后,出现了以“三维”来定位课堂教学目标的现象。所谓“三维”,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从这三个维度来拟定的教学目标,称为“三维教学目标”,或直接称为“三维目标”。“

3、三维教学目标”与“三维目标”原本是含义不同的两个概念,混用这两个概念,说明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对“三维目标”这个课程目标设计思路的误读。“三维目标”并非特指“三维教学目标”,它原本指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初见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这份文件在“课程标准”部分指出,国家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1这句话指的是要在上述三个方面来拟定课程目标,至于某门课程怎样根

4、据这三个方面来拟定课程目标,当根据本门课程的任务与特点而定。另外,《纲要》也没有指示某一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包括“三个维度”。《纲要》和各门课程标准也没有使用“三维目标”一词,课程改革的官方文件没有将课程目标以“三维目标”加以概念化。目前广泛流行的“三维”一词,是《语文课程标准》“三个维度”的缩写。《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说,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其中的“三个维度”后来演化为“三维目标”,用于泛指新课程各门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三维目标”显然比“三个维

5、度”更加直观,然而,它也带来了另外一种结果。在新课程的教学研讨中,原本指“课程目标”的“目标”一词,被赋予了“教学目标”的含义,于是就产生了“三维教学目标”这样一种提法和设计现象。令人深思的是,人们在使用“三维目标”这个概念时,常常忽略其“课程目标”这个原始含义,更多地赋予其“教学目标”的含义,因而也就出现了“三维教学目标”对“三维目标”误读的现象,即把“三维目标”理解为“教学目标”。二、关于“三维教学目标”的争论如果“三维目标”的最初提出者略加考虑,在“目标”前面加上“课程”一词,即“三维课程目标”,把“课程目标

6、”与“教学目标”混同的现象也许将大为减少。然而,为时已晚,把“三维目标”误读为“教学目标”所引起的争议一直持续至今。“三维教学目标”的最初形态,是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项目,我们可称之为“分项模式”。如一份中学语文《秋颂》教学设计的目标定位为——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背诵文中的妙词佳句;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描绘、表述等方法赏析妙词佳句,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对秋的独特感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秋之美。这种分项的“三维教学目标”,允许将“三个

7、维度”分列,允许在教学中将其分别处理。“分项模式”后来遭到了质疑。批评者认为它过于形式主义,“知识技能”扎扎实实,“过程方法”热热闹闹,“情感态度价值观”轰轰烈烈。“分项模式”也没有得到教学实践的有力支持,它多出现在教研活动中,平时教学总并不多见。“分项模式”的批评者认为,“三个维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存于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中。如一篇谈论科学课程的网络原创文章说:“三维目标不是简单把三个目标叠加,而是要树立‘以知识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中。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

8、,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2这种意见强调将“三维”整合在同一个教学任务中,我们可称之为“整合模式”。这种“整合模式”在综合课程,特别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表现明显;在学科课程内,比如语文、数学的综合性学习、小课题研究中,也有不俗的表现。但对学科课程的许多内容来说,如识字、数学运算等单项能力或技能的培养,存在着老师们在设计中找不到“三维”的困境。因此,“整合模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