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为艺术而艺术”口号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论文

谈“为艺术而艺术”口号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论文

ID:10476207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谈“为艺术而艺术”口号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论文_第1页
谈“为艺术而艺术”口号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论文_第2页
谈“为艺术而艺术”口号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论文_第3页
谈“为艺术而艺术”口号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论文_第4页
谈“为艺术而艺术”口号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为艺术而艺术”口号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为艺术而艺术”口号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论文.freeleGer2mainedeStaёl,1766—1817)、作家、政治家贡斯当(BenjaminConstant,1767—1830)以及哲学家库赞(VictorCousin,1792—1867)。19世纪初,史达尔夫人因反对拿破仑政权而被法国政府流放,来到德国的魏玛(1803—1804),在这里她有幸结识了歌德与席勒,随后又在柏林结识了费希特与奥·威·施莱格尔。德国美学与德国浪漫派的文艺观点与史达尔夫人的思想一拍即合。因为不能返回法国,史达尔夫人只得在瑞士的科佩居

2、住,这里离法国相对较近。由于史达尔夫人的思想性格魅力与聪明才智,她在科佩的别墅云集了一大批欧洲名士,一时竟成为文化圣地。除了贡当斯之外,还有其他诗人、教授、历史学家以及德国和波兰的皇亲贵胄。这些人攻击法国古典主义,推崇德国浪漫派,被文学史家称为“科佩集团”。史达尔夫人虽然没有使用过“为艺术而艺术”这一短语,但她是最早把德国美学以及康德、席勒等人介绍给法国读者的人之一。她的划时代的著作《论德国》于1810年完成,1813年在英国出版,随后送往法国。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德国古典美学以及浪漫派艺术。她在德国文化中发现的是超凡脱俗

3、的精神自由和个人主义的浪漫艺术理想。她说,德国人不像人们通常所做的那样把模仿自然看作是艺术的主要目的;在他们看来,理想之美是所有杰作的根源。因此,对史达尔夫人而言,审美而非文艺的清规戒律,是艺术的源泉。根据西方学者的考订,是“科佩集团”的另一成员贡斯当最早把“为艺术而艺术”这一短语笔录于文字的。贡斯当与史达尔夫人旅居德国期间,撰写并保存了一部日记,这部日记记载了他当时与德国美学家、思想家、批评家的交往以及他自己对美学等问题的思索。在1804年2月10日,贡斯当用法文写了如下一段话:席勒来访。在艺术中他是一个极其敏锐的人

4、,完全是一个诗人。的确,德国人逃避现实的诗歌与我们的相比,从类型到深度都完全不同。我造访过罗宾逊,谢林的学生。他关于康德美学的著作有许多深刻的见解。为艺术而艺术,无目的性;因为任何目的都是对艺术的滥用。不过艺术具有一种无目的的目的性。很显然,这里所表达的观点主要是对康德某些美学观点的概括。但是“为艺术而艺术”这一表达方式究竟是谁发明的呢?是贡斯当自己的概括,还是他引用席勒的话?是英国人罗宾逊(HenryCrabbRobinson)的发明,还是他们转述谢林的观点?我们不得而知。年青的法国哲学家库赞回国后介绍德国美学时,也

5、使用了“为艺术而艺术”这一术语。如此可以肯定的是,在1804年前后“,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已经进入了当时的文人话语,成为居住在德国的法国文人圈子里的日常谈资。这一短语成为对康德文艺思想中的艺术独立性、艺术无功利性、纯粹美之类美学概念的一种方便的概括。贡斯当这段至关重要的话到1895年才公之于世,也就是说保存了90多年才发表。而他本人对美学与艺术问题也并非自始至终地关注。虽然他写过几部自传体的小说,其中《阿道尔夫》(1816)后来还成为法国文学的经典;他与法国新闻界也有密切关系,可以说他们应该知晓他的文艺观点;但是还没有

6、证据表明他在传播德国美学方面有什么更大的贡献。他的主要兴趣是宗教和政治。他在学界的名望除了他的文艺作品之外,主要还是因为他那些关于宗教和政治的论著,特别是他的巨著《论宗教》(1824)。此外他与史达尔夫人长达14年的恋情也是文学史家必提的一笔。实际上,真正充当德法之间美学使者的应该说是库赞。库赞早年也与史达尔夫人相识,而且是《论德国》的热情读者。后来他去德国求学,曾上门拜访过施莱尔马赫、歌德、黑格尔这些大师,据说给他们的印象极好。1815年他返回法国,以23岁的年纪就任巴黎大学索尔邦学院的哲学系主任和教授。他授课的口碑

7、甚佳,其口才与教法极富魅力,学生趋之若鹜。索尔邦学院附近一条街道至今仍以他的名字命名。从1816年起,库赞开始讲授康德哲学,当然也就涉及到他的美学。在1818年的第22个讲座中,他使用了“为艺术而艺术”这一短语:“艺术不再服务于宗教和道德,正如它不服务于快适感与实用性一样。艺术不是手段,它本身就是目的。”“为宗教而宗教,为道德而道德,为艺术而艺术”。这是历史上这一短语第二次见诸于文字。库赞虽然没有更多地加以阐述,但不难看出,这是对康德美学思想的概括。在讲座中,库赞还介绍了康德的其它美学观念,诸如审美经验、纯形式等等。不

8、过库赞的讲稿到1836年才刊行于世,而根据威尔考克斯的检索,1830年以前再也没有人使用过这一短语,因此很难判定它当时的社会影响。西方学者贝尔-维拉达在浏览了1830年代初法国的报章杂志之后也发现,几乎没有任何为艺术独立性观念辩护的批评家。持有这种观念的文人艺术家仍然停留在“咖啡馆的闲谈与波西米亚人的街谈巷议”的水平。“为艺术而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