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汉画像石的和谐意蕴论文

南阳汉画像石的和谐意蕴论文

ID:10477358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南阳汉画像石的和谐意蕴论文_第1页
南阳汉画像石的和谐意蕴论文_第2页
南阳汉画像石的和谐意蕴论文_第3页
南阳汉画像石的和谐意蕴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南阳汉画像石的和谐意蕴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南阳汉画像石的和谐意蕴论文..毕业内容摘要:汉画像石优美古朴,具有独特的神韵。南阳汉画像石是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和谐的意蕴,无论从手法还是构图上都表现了当时人们心境的平和及对理想王国的向往。关键词:汉画意境和谐渊源汉画像石是汉代人刻在墓室、祠堂上的带有鲜明主题的装饰石刻画。具有“河南的敦煌”之称的南阳汉画像石是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已出土的汉画像石就有2500多块,占全国汉画像石出土总量的1/3。与其他地方出土的汉画像石相比,南阳汉画像石具有独特、显著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美学家王朝闻说:“南阳画像石是

2、难以匆匆理解的文化现象,初步印象可以说明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这一艺术宝库的价值在未来将更加辉煌。”①本文试就南阳汉画像石的形象来探求其中蕴涵的和谐意味。一、画面境界的和谐特征汉代南阳画匠、工匠以朴素的自然观..毕业,把对自然万物和谐共存的体认、追求,进行了情感化的描述和呈现:同源、同本、同类的自然万物皆秉承天地之气以生,一切物体都处于或应该处于一种美妙、和谐、自在的状态,从而组成有节奏的生命律动,和谐地存在。南阳汉画像石的画面意境都体现着和谐的特征。主要表现在:1.兽与兽的和谐。在南阳汉画像石中,自然界的动物及想象出来的动物很多:

3、龙与虎、虎与熊、牛与象、象与凤等,这些不同类别、不同性格的动物出现在一处。它们虽多表现为争斗与运动场面,但在古人的心中,它们或具有祥瑞之意,或和祭祀有关,或寄托着人们镇守自然疆域、保佑人类安泰的期望,或与避邪求福有关。因而画面之上,均以祥云缭绕,呈现出祥和、温润的情趣,体现了一种相互之间的共生依存、共同协作的关系。如南阳市白滩出土的楼阁立柱的外侧,左边刻有青龙,右边刻有白虎,共同为主人把守着一方平安。2.人与兽的和谐。南阳画像石许多为兽身人首。人与兽斗、人与牛斗是南阳汉画像石的主要题材,在这些人与兽斗、人与牛斗的画面中,人丝毫没有惊慌失措之态,反而

4、有玩耍动作的安闲与滑稽,人与兽似为亲密的伙伴。如“羽人”的出现常伴随着动物,所以给它插上翅膀,让它似飞禽一样翱翔于天地之间。人与兽自在、流畅、和谐、融洽地共生共处,表现了汉代人们视万物如一体,驾驭自然的气度和心态。3.人与神的和谐。南阳汉画像石有大量的人神异质同构的神:伏羲、女娲均为人身蛇尾,在神的意蕴和神话思维中二者合为一体。南阳县草店出土的神兽、门吏画像,上刻二神兽,下刻二门吏,神兽与门吏共同拥有一方空间,人与神和谐相处。人对神的祭献神态的描画显得更加自然亲切,神也不再是阴森可怕,而是和蔼可亲。在对神的祭拜礼器上,也由原来使用的鼎一类较为讲究的

5、贵重的青铜器变为民间凡人使用的清新活泼的日常生活用品。这说明,汉代人从先秦时期对神的敬畏、对高缈的社会道德理想的精神追求,转变为神人合一的自然观,转变为对个人养生健康的追求,转变为在神界致福的喜悦和欢乐。4.人与人和谐。唐河针织厂汉画石墓,厅堂内外7个人物分成4组。堂内两组:一组主人端坐,侍从相伴,另一组伎优在弹奏。厅堂外两组:左方一组是拜谒图,右方一组乐伎在弹奏。可以看出,所绘人物心态平和,秩序井然,人与人在共拥的环境之中,安然、优雅、和悦地生存。5.人与周围环境和谐。汉人极重视人与周围环境与宇宙之间的和谐共生。唐河石灰窑村汉画石墓的墓门画像,上

6、部为建筑图像,四阿式顶楼阁,双柱,柱上有双层望亭,柱子两侧各置柏树一株,楼阁与望楼屋顶坡面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凤鸟姿态各异,柏树与望楼上的凤鸟向中心方向聚拢,中间楼阁上的凤鸟展翅欲飞。画面上,建筑、动物、植物、人物组成十分和谐的关系。整个画面敞宇高堂,墓室主人借助于巍峨的建筑、青松、伎舞、羽人、凤鸟的陪衬,表现出雍容优雅的风度,体现了祥瑞自然的气氛。二、创作手法和理念的和谐运用由于汉画像石即创即没的特点,它属于一种双关意义上的坟墓艺术。“既为安葬死者而施行装饰并置以封闭门扉之后将不再开放的幽冥世界。坟墓艺术并不以给生人观看为目的,经历着与后者一同幽

7、禁于冥世之命运”。②在这个缔造仪式的特殊圣地,要实现生者和死者精神沟通、情感联系,要体现人性的价值和尊严,要寄托主人或者家属特殊的心理和画匠、工匠的艺术水准。创作者不遗余力,倾其所能,在艺术上追求尽善尽美之境界。1.雕刻手法的自如运用。汉画像石以石作为画面的基质,工匠利用石质本身的纹理,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石面上运用各种刻制手法:平面阴线刻、凹面阴线刻、平面剔地浅浮雕、横竖纹衬底浅浮雕等手法,创作出和谐的艺术画面。无论阴与阳、明与暗、粗与细,还是大与小、强与弱、刚与柔,都显得整齐而不呆板,既重视形体本身——图的作用,又关注形体之外——石“底”的重要性

8、,具象与抽象、人工与自然,完美地统一了起来。如唐河县针织厂出土的“荆轲刺秦王”:画面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着荆轲、秦王、秦武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