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矿产勘探报告编写提纲

固体矿产勘探报告编写提纲

ID:10479709

大小:4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06

固体矿产勘探报告编写提纲_第1页
固体矿产勘探报告编写提纲_第2页
固体矿产勘探报告编写提纲_第3页
固体矿产勘探报告编写提纲_第4页
固体矿产勘探报告编写提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固体矿产勘探报告编写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固体矿产勘探报告编写提纲(试行)1、绪论1.1工作目的任务:说明使用单位的《委托书》或《承包合同书》或公司主管部门下达的《项目任务书》的文号、内容和矿井设计、生产部门对勘探工作的具体要求等。1.2位置、交通:说明矿区位置、地理座标、边界范围和面积:经过矿区或邻近的(现有的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线以及矿区距最近车站或码头的里程(附交通位置图)。1.3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概述矿区地形的主要特征、山岳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河流及其流量。最高洪水位等。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矿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雷电情况、雨季或冰

2、冻期、冻土层深度等。简述区内经济概况,包括: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农业、人口等。1.4以往工作评述:简述矿床的发现并从矿床的发现至本次勘探所进行的地质、物探、化探等各项工作,应按时间先后顺序简要说明其工作情况、投入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并对其成果质量和勘查、研究程度进行评述。如属已开采的勘探矿区应阐明矿山生产建设的规模及生产概况和累计采出矿量。1.5本次工作情况:说明工作的起迄年月、简要经过、完成的各项工作量(附工作量统计插表)、投入资金总额、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及经济效果。2、地质矿产特征重点放在说明矿床、矿体、矿石的内部特征,对矿床外部的区域地质特征只作简

3、要说明。2.1区域地质收集小于1:50000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资料,扼要说明矿床在区域地质构造中的位置、特点,以及区域内的主要矿产及其远景等。2.2矿区(床)地质:详细说明矿区(床)所在范围内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矿化特征等。2.3矿体(层)特征:综合叙述矿体(层)的总数目、总厚度、含矿率、空间位置、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等。说明各工业矿体(层)的产状、形状、长度、宽度、厚度、沿走向倾向的变化规律以及连接对比的依据和可靠程度。矿体(层)多时可列插表说明。2.4矿石质量特征:说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份、有用矿物含量、粒度、晶粒形态、嵌布方式、结晶时代和矿物生

4、成顺序及共生关系,说明矿石的化学成份,主要有益组份和伴生有益、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和变化规律等。有的矿产是以物理机械性能为主要评价指标,则应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叙述。2.5矿石类型和品级:阐述矿体(层)的淋失带、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说明矿石的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工业品级以及划分的原则和依据。对选冶性能不同的务类矿石尚应说明其所占比例及空间分布规律。2.6矿体(层)围岩及夹石情况:说明矿体(层)上、下盘围岩的矿物成份、化学成份、品位情况、蚀变情况及其与矿体(层)的接触关系。说明矿体(层)内夹层、包裹体的岩体特征、分布规律、数量、质量及对矿体(层)完整性的影响程度。2.7矿

5、床成因及找矿标志:简述矿床成因、成矿控制因素、矿化富集规律及找矿标志,并指出进一步扩大远景的方向。2.8矿区(床)内其他有益矿产情况对于在勘探主矿种的同时综合勘探的共生矿产、伴生矿产,应进行综合评价,说明其综合勘探的程度、规模、分布、矿石质量等。3、矿石加工技术性能3.1采样种类、方法和采样代表性: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技术试验样品的采样种类、目的、采样要求、采样方法和样品的代表性。3.2试验种类、方法和试验结果: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的种类,采用的加工、选矿方法及试验流程,并叙述所取得的各项试验成果。详细的《矿石加工试验报告》放在附件中。3.3矿石工业利用性能评价:根据矿石

6、加工技术试验结果,作出矿石可选性能和工业利用性能的评价,说明矿石中有用组份回收利用和有害尽可能质处理的可能性,提出综合利用的途径。如矿石类型简单,在未作加工技术试验时,可对比邻近有同类矿床的生产矿山,进行矿石类型、矿石矿物、结构构造、物质成份等方面实际资料的对比,并对其矿石可选性,综合回收利用情况加以说明。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主要说明矿床开采影响范围内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4.1水文地质4.1.1简述矿床所处水文地质单元的位置,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特征、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矿床最低侵蚀基准面和矿井自然排泄面标高,首采地段或单一开拓水平及储量计算最低边界标高。

7、4.1.2详细论述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主要论述:矿床开采影响范围内各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岩溶裂隙发育程度、含(隔)水性;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导水性、水头高度、水质、水量、水温、动态变化,补给条件及其与相邻含水层和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程度;构造破碎带、风化破碎带及岩溶发育带的发育程度、分布、含水性、导水性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地表水、老窿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以及相邻矿区已有生产矿井生产中的水文地质问题。4.1.3预测矿坑涌水量。依据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确定矿床的主要充水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