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七上捅马蜂窝教案 (2)

鄂教版语文七上捅马蜂窝教案 (2)

ID:10483440

大小:6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鄂教版语文七上捅马蜂窝教案 (2)_第1页
鄂教版语文七上捅马蜂窝教案 (2)_第2页
鄂教版语文七上捅马蜂窝教案 (2)_第3页
鄂教版语文七上捅马蜂窝教案 (2)_第4页
鄂教版语文七上捅马蜂窝教案 (2)_第5页
资源描述:

《鄂教版语文七上捅马蜂窝教案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捅马蜂窝 【教学构想】 本课内容浅近,思考明晰。叙事生动,语言活泼,于叙述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容易激起孩子们的兴趣。 这篇文章最突出的是充满情趣、深入细致的描写。文章每处的描写都有其明显的作用,抓住它们,就能很好地建构整个课堂的流程。文章开篇的描写,为马蜂窝提供了存在的背景,又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爷爷的后院,“很少人去”,“里面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阴影深浓”,成了“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那里有“筷子粗肥大的蝗蚓”,有“团团飞舞的小蜢虫”,自然也就有了马蜂的踪影,有了爷爷窗檐下壮观的马蜂窝了。这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既给了马蜂生存和活动

2、的机会,也滋养了一个活泼好动、顽皮莽撞的“我”,这就使“捅马蜂窝”事件的发生成为了可能。 文章对话描写共有两处,都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一处是爷爷姐姐的对话。奶奶的抱怨、爷爷的警告激发了“我”的好奇心:马蜂真有那么厉害吗?“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多简童啦,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故事。一处是爷爷与“我”的对话。“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的这句话,在还心有余悸的“我”的心中激起了波澜,让“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它“真像一个英雄”,敢于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一个死”。 文章最精彩最细致的是心量描写。围绕捅马蜂窝而产生的“我”的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像一条红

3、线贯穿情节的始终,牵动着故事的发展,揭示出文章的主旨,表现了“我”的成熟和长大。听了爷爷奶奶的对话,“我”心中“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渴望,那多么有趣啊!那颗好奇的心,在爷爷“捅不得,捅不得”的劝阻声中,越发鼓动起强烈的愿望。虽然,“我”曾因胆怯而迟疑过,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终于不顾一切地冒然行动了。可是,当“我”看到马蜂拼死的气势时,“我惊呆了”。被蜇之后,“我”再也“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我”。听了爷爷的一番话,“我”先是暗暗吃惊,后又赞叹它“真像一个英雄”,最后“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头”。带着这种愧疚疚和罪孽感,“我”为马蜂的无家

4、可归而担心,期待着它们能回来重建家园。三年的等待唤回了赤黄色的马蜂,“我”在开怀大笑之余,不由地暗暗告诫自己:“再不做任何伤害旁人的事”。从好奇渴望到胆怯迟疑,由胆怯迟疑到浑然不顾,这段心理活动真实地再现了一个顽皮孩子幼稚好奇的心理,由遭到马蜂反击后的心悸害怕,到听了爷爷的话后的吃惊、赞叹,进而产生的懊悔、自责和盼望马蜂归来的心理过程,则表现出孩子单纯可爱、真诚善良的心地。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文章中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2.揣摩文章深入细致、充满情趣的语言。 3.结合自身体验,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难点:文章主旨的理解 

5、[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1.导入 说说“曾经冒失的童年” 提请学生思考:由于我们的幼稚,这些小小的冒失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然而当我们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们心中充溢着的却是美好和甜蜜,为什么呢? 2.以读作为进入文本的路径,让学生走进文章,也走得作者的情感世界。 一读(整体阅读)——自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教师自语,语速放慢,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原来这篇文章写了作者童年时一件难以忘怀的极其有趣的事,刚才大家读了书,想一想老师的说法对吗?有没有什么不妥? 学生反应:“有趣”似乎不妥,到底哪儿不妥一时还拿不准。 教师:用“有趣”来形容中心事件不妥,为什么呢?

6、我们将这个问题先放一放,那在这篇文章中,有没有写到“有趣”的事? 学生:文章开头部分——“爷爷的后院是儿时的乐园。” 教师:“堆放杂物”“少有人去的地方”,却为何是“我”的乐园? 学生:有树,有鸟儿、蝶儿、虫儿…… 教师:那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的乐园呀! 学生:好奇心,与大自然的亲近感使我觉得有无穷的乐趣。取蝉衣,挖蚯蚓,驱蜢虫…… 教师:对,有好奇心,才会有无限乐趣。正是由于好奇心,才有了“捅马蜂窝”的故事发生。 二读(分解阅读)——朗读2至7节,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教师:奶奶也要捅马蜂窝,为什么?哪里可以找到? 学生:为了通风和安全的需要。在爷爷和奶奶的对话中可以找到。(对话描写)

7、 教师:“我”无意中听到这段对话,心理产生怎样的反应?找出相应的语句。 学生:“渴望”、“有趣”、“难以抑制” 教师:而且奶奶的话中还教给我方法(头上蒙块布,竹竿一捅。)捅之前,有没有害怕或是别的什么心理? 学生:“迟疑”、“胆怯” 教师:但最终好奇心战胜一切。假如你是一个电影导演,让你将“捅马蜂窝”这部分拍摄下来,再现当时的情形,你该怎样拍?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设计镜头,模拟再现。 活动汇报: 一个全景(一个手持竹竿,头蒙小褂的小子正在紧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