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中器物纹饰研究存在的问题

考古学中器物纹饰研究存在的问题

ID:10483579

大小:86.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7-06

考古学中器物纹饰研究存在的问题  _第1页
考古学中器物纹饰研究存在的问题  _第2页
考古学中器物纹饰研究存在的问题  _第3页
考古学中器物纹饰研究存在的问题  _第4页
考古学中器物纹饰研究存在的问题  _第5页
资源描述:

《考古学中器物纹饰研究存在的问题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考古学中器物纹饰研究存在的问题摘要:考古学中器物纹饰识读和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纹饰的真实性没有得到保障;二、陶器起源观点的误导;三、西方原始文化理论的误导;四、漂浮无根的猜测式研究。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纹饰识读和研究陷入迷茫与困顿,进而影响了史前考古、史前历史和文化研究的顺利发展与进行。针对纹饰识读和研究的困难,作者发表了三点意见和看法:一、古代纹饰有必要从物质遗存和层位学、类型学研究中相对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拥有自己的理论和方法的相对独立的研究阶段和范畴;二、有严密的数量关系设计的典型器物纹饰及其内涵表达是纹饰识读和研究的可靠性基础;三、有些古代纹饰可能蕴含多种相关联且能兼容

2、的意思和含义,而不适合作“是此非彼”、“非此即彼”的释读。  关键词:考古学纹饰识读和研究主要问题启示和看法  这里所说的纹饰主要是指古人刻画在各种器物上的图案、符号、记号,同时它也应该包括一些有特定造型和含义的雕塑、器物构成部分乃至器型,也应该包括岩画和某些图案化的遗迹*。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简称为纹饰或器物纹饰、考古学纹饰、古代纹饰。众所周知,考古学的两个基本理论是层位学和类型学,它们主要服务于古代遗存的发掘和整理阶段,为判定不同的考古学文化,不同的文化遗存、遗物的相对年代而存在。在这个基本构架中,纹饰研究是从属于、附丽于层位学、类型学的,它既不构成一个独立的阶段,也不构成一个

3、独立的学科范围,当然也就没有自己的理论、方法。由于考古学自诞生以来就定位于主要研究古代物质遗存、物质文化,所以纹饰必然只能从属于、附丽于物质遗存;由于古代纹饰在考古学中没有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阶段、学科范围,考古学也就始终是研究物质文化的科学,纹饰研究也就大体上是为物质遗存研究、为类型学服务的,此外,它就成为而且只能成为研究者手中的泥团,怎样捏,全看各人的想法、手艺。  中国新石器时代以及青铜器上的纹饰并不仅仅是古人的美术作品,或者说它本来的意思表达、创作意图不是美术,这已是大多数研究者的共识。虽然学者们早已认识到古代纹饰在古人那里是被看得很重要的,尤其是在其精神生活、精神世界

4、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具有神圣性,但是由于上述原因以及其他一些原因,纹饰研究在考古学中迄今未能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环节、范畴,未有自己的理论、方法,所谓纹饰的含义、作者本来的意思表达也就是含混的、模糊的、岐义的,乃至被认为是不可知的,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互为因果。纹饰研究存在着一些很明显的问题,首先是从发掘报告、简报到各相关学科的研究环节乃至最终的认识,纹饰的真实性没有得到保障,这一点笔者在《考古学家应严谨对待器物纹饰》中已经述及。严格说来,这并不是纹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因为任何科学研究都要求研究对象的真实性,这是一个起码的基础和前提。此外,纹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

5、这样几个方面:1、陶器起源观点的误导;2、西方原始文化理论的误导;3、漂浮无根的猜测式研究。以下对此作些说明:  1、陶器起源观点的误导  半坡类型的彩陶纹饰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象生性的人、动、植物纹样,主要是鱼纹;一类是以直线三角、成组平行线为主的几何形纹样。《半坡仰韶文化纵横谈》分析了几何形纹样的来源和产生、发展经过,在此让我们完整地将这种分析和推论引述于后:“半坡彩陶上的几何形图案花纹,主要源于编织物的几何形花纹。半坡的一些陶器的式样,也是模仿陶器出现前的编织器皿的器形和肌理纹样制作的。如有的陶器是依照篮筐的编织纹理,用锥形器在陶坏上戳成类似篮筐上的孔隙状的纹样;这种三角形

6、锥刺纹被摹移于彩陶上,演变为排列成行的通体密布的直角三角形的黑彩纹。又如彩陶钵和碗的上腹,常装饰着正倒三角形线纹组成的二方连续图案,这种图案最先可能是模仿竹条交叉而成的编织物。后来,正倒三角形中间的线纹变粗,成为相间的正倒三角形夹复道折线纹。最后,实体的三角形中间还出现了与外三角方向相反的空三角纹。还有将实体的正三角形对分为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于是,最初模仿编织物的简单的平行斜线交叉组成的图案,演变成了有虚实、正反、粗细等变化的由三角形和斜线组成的二方连续几何形图案(图三)。彩陶上这类源于编织物的纹样,是对编织形式的摹拟,而编织物本身的构成形式就是几何形的。所以这类摹拟编织物的纹样

7、从最初就是几何形纹样,而且这类图案纹样的早期骨式与作为纹样原型的编织物骨式相同。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脱离了编织物的原始骨式,演绎出许多新的几何纹样和图案格式,不再是写实地摹拟编织物,只是示意地表现编织物的形象。半坡彩陶上的几何形纹样,在开始也是写实的,后来才由写实的表现演变为写意的表现”[1]。这种推论和分析影响很大,在学术界几成定论。有学者据甘肃彩陶纹饰发展上“总的趋向呈现出由写实向写意、由具象向抽象演变发展的脉络”,同样推论“甘肃东部地区仰韶早期的几何形花纹,始初源于陶器生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