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美学视野下的中国1940年代的电影创作论文

中国古典美学视野下的中国1940年代的电影创作论文

ID:10484188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中国古典美学视野下的中国1940年代的电影创作论文_第1页
中国古典美学视野下的中国1940年代的电影创作论文_第2页
中国古典美学视野下的中国1940年代的电影创作论文_第3页
中国古典美学视野下的中国1940年代的电影创作论文_第4页
中国古典美学视野下的中国1940年代的电影创作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美学视野下的中国1940年代的电影创作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古典美学视野下的中国1940年代的电影创作论文..毕业八年抗战的特殊环境使中国电影创作不得不与离乱的环境息息相关,华北事件、七七事变等战事使得中国电影的创作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电影人也纷纷奔走为民族生存的大关键尽微薄之力。抗战期间的创作基本服务于抗战宣传的主题,其中纪录片数量很大,真实记录了抗战的情况:故事片以“中制”的《保卫我们的土地》(史东山编导)、“中电”的《中华儿女》(沈西苓编导)为代表;香港电影以《孤岛天堂》为代表,这些电影呈现精致制作却缺乏艺术创新,应时之作较多。1940年代电影艺术成就便以战后成

2、就为高。所谓战后电影..毕业,指的是“抗战胜利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电影创作”1,“这是中国电影从业者抛弃陈旧的伦理道德传统、软弱的社会改良与空泛的人道主义理想,第一次面对国破家亡的惨烈状况,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民族的命运、社会的前途、现实的改造甚或人性的完整的关键环节,也是中国电影从早年的道德图景转向乱世的民族影像的重要阶段。”2这一阶段,中国经历八年离乱,战争的破坏、民族的战后余生、国共的内战,都使得这一时期电影在继承30年代艺术经验的基础上又有转机:从产业观之,则是破坏;从艺术观之,则是新变。其中对中国古典美学的熟悉和自觉实践使得

3、这一时期的电影在题材、叙事、影像等方面都体现着中国古典美学的精神。中国古典美学博大精深,中国电影人其实早在中国电影初创时就开始探索中国美学与作为舶来品的电影之间的契合与关联。到1940年代出现了费穆的《小城之春》(1948文华影业)、蔡楚生、郑君里的《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联华、昆仑影业)、沈浮、阳翰笙的《万家灯火》(1948昆仑影业)、桑弧的《太太万岁》(1947文华影业)等影片,从这些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编导人员是怎么把中国古典美学和电影艺术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一、价值取向——羊大为美的实用与功利中国文字中美字就是羊和大的结合,

4、《说文》中说:“羊者,给厨膳之大甘也。”“大像人形”、“大,人也rduo;,那么美字就是人获得肥羊之意。深谙中国古典美学精神的中国电影人郑正秋、费穆、郑君里等在选材上以儒家诗教传统为指归,把家庭伦理题材,作为选材的重要方面。从早期的《孤儿救祖记》,到后来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万家灯火》、《太太万岁》等都以家庭伦理(祖孙、夫妻、兄弟、亲家)关系的设计为电影叙事的内容:一方面反映现实,正如《礼记·乐记》说:“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一方面教化众生,正如王充说:“为世用者,百

5、篇无害;不为世用者,一章无补。”我们在影片中感受家庭伦理叙事中的亲情与人伦的同时,既可以看到乱世生民之艰难,也可以看到亲情伦理在乱离之间的紧张与焦虑;在苦中作乐、喜中含悲中中国观众在乱世影像中寻找民族灵魂的栖息地和归宿。羊大为美的实用,教化众生的秉性,成为中国电影民族化的题材选择和价值取向的美学依据。《小城之春》中周玉纹与章志忱的情感表达含蓄中的奔涌,最后“发乎情,止于礼义”的中庸之美,使的故事的取材处理和价值取向更有民族特点。《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忠良对素芬始爱终弃的离乱忧伤,是中国艺术史上的负心汉形象的延续,在对素芬艰难求生竭尽孝道

6、的描写中来批判张忠良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并对战时战后丧乱时弊和人伦情感在历史变故中的变化进行表现。通过张忠良与三个女性的关系纠葛,让我们看到他的道德善恶表现,编导无情地对他前后的变化进行深刻批判,使人们为之警醒。《万家灯火》、《太太万岁》中,在嬉笑和同情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又兰和思珍的隐忍与委曲求全,无不彰显出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中国电影从中国现实出发,价值取向指向中国传统伦理,对家庭伦理题材的偏爱,并结合广阔的时代背景进行艺术创作,把电影艺术的社会认知与教化功能发展至成熟。二、意境经营——象外之象的张力与超越中国电影作品中对艺术情境的

7、塑造,通过和谐的声画语言,设置情景交融的意境,来传达作者难以言表的情绪。正如华林在《南宗抉秘》中说:“画中之白即画中之画,亦即画外之画。”电影《小城之春》可谓是中国古典美学电影化的典范。影片开始就是暮气沉沉、沉郁压抑的气氛,周玉纹欲说还休的旁白设置,她徘徊于残破的城墙上,在来回流连忘返的忧伤与感喟中让我们感到“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的清寂,清寂中又带有“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的惆怅,惆怅中又融进“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的希冀。正是在如此残破的

8、情景中,导演让周玉纹出场。除了残墙外,还有男主人公戴礼言出场的破园。戴礼言在仆人老黄的呼唤中出场,他对自己美好家园被战火破坏感到忧伤,但是又“无可奈何花落去”,战后的破败使得他陷入痛苦绝望之中,他每天呆坐破园想念往昔繁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