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测试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测试

ID:10492096

大小:5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测试_第1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测试_第2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测试_第3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测试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测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测试    1.将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与括号里的词作比较,对表达效果分析不正确的项(3分)A.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照)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分析:“泻”表现出月光似流水自上而下的动态,“照”仅写出光线的照射。B.薄薄的青雾浮(升)起在荷塘里。分析:“浮”表现出雾气朦胧,“升”则失去朦胧之态。C.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出现)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已经盛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含苞欲放)的。分析:“袅娜”常来形容女子体态轻柔优美,“羞涩”意思是难为情,是专写人的情态之词,这两个词用来形容荷花妍媚多姿,把花写活了。如改成“出现”、“已经盛开”“含苞欲放”就不那

2、么形象动人。D.这令我到底惦着(想起)(回忆起)(思念着)江南了。分析:只是单纯的回忆往事而已,都能表达关切的深情。2.对《荷塘月色》的评价最高的一项是(3分)A.林黛玉在《咏海棠》中有句好诗:“借得梅花一缕魂”,可见花魂是在一缕香,而《荷塘月色》中正有一句“送来缕缕清香”,可谓难得之妙句!B.天上、地上,远处、近处,高处、低处,明处、暗处,树上、水中,构成了一幅静谥、淡雅、朦胧、柔和、美丽的水墨画。 C.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月光洁白而无暇,取荷花,又取月光,选材实在精当。D.写难状之景,如在眼前;写不尽之意,见于言外。3.《拿来主义》一开始就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目的是(3分)A

3、.使人们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所以,先从历史的发展谈起。B.对两种主义的否定,就是从反面论证了拿来主义的正确,是对比烘托的手法。C.文章主要立足于破,因为是驳论文。D.文章拓开,使文章产生波澜。4.“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的正确理解是(3分)A.反映中国人对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B.中国人信奉“小国寡民”的思想,习惯于“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C.对别国的先进经验自己不去学习,也不许别人来传播。D.反映有些中国人对外国人冷漠,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排外思想。阅读下文,完成5---10题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

4、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

5、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5.第1段文字运用的说理论证方法主要是(3分)A.比喻论证B.类比论证C.对比论证D.因果论证6.第1段的中心是。(3分)A.揭露“送去主义”自欺欺人的危害及实质。B.讽刺尼采自诩太阳,反对“送去主义”。C.反对“送去主义”,主张“拿来主义”。D.主张“拿来主义”,反对不给子孙留点礼品。7.第2段中“抛来”与“抛给”在实质上的主要区别是:(3分)A.“抛来”动机良好,“抛给”企图

6、较坏。B.“抛来”动机较坏,“抛给”动机良好。C.“抛来”一般不带有坏的动机和目的,“抛给”是有目的、有企图的。D.“抛来”和“抛给”的说法表面似有区别,但本质一样。8.第3段中有5处引号,对后4处引号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1处表否定,第2、3处表强调,第4处表特指。B.第1处表否定,后3处表强调。 C.第1、2处表否定,第3、4处表特指。D.第1处表否定,后3处表特指。9.第3段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承启,其理由是(3分)A.前文揭批了“抛给”的实质和后果,下一段揭露了“送去”主义的具体做法。B.前文揭批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一段再次揭露“送去主义”的危害性,揭示了“

7、拿来主义”的必要性。C.前文揭批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文提出“拿来主义”。D.前文分析了“抛来”与“抛给”的区别,后文提倡“拿来主义”。10.以上3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3分)A.对比论证B.类比论证C.因果论证D.举例论证11.“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为何不用“停止呼吸”、“心脏停止跳动”,而用“停止思想”?(3分)A.作者不忍说出“停止呼吸”,反映了作者失去战友的悲痛之情。B.因为主语是“当代最伟大的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