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论文

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论文

ID:10493798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论文_第1页
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论文_第2页
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论文_第3页
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论文_第4页
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论文摘要:“三农”问题的实质是我国城乡产业、城乡收入、城乡社会发展差距过大。文章描述了“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通过对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源分析,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并给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思路。关键词:“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有效途径“三农”问题是我国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的简称,其实质是我国城乡产业、城乡收入、城乡社会发展差距过大,根源在于我国城乡发展严重失调、城乡发展差距扩大、城乡二元结构凝固。“三农”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总体保持持续良性

2、发展、影响国家社会稳定根基的重大社会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毕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只有切实执行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才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一、“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70%,自20世纪80年代农民增收放缓以后,

3、从90年代末期至今我国农民的收入始终处于低速增长状态,与城市居民收入的高增长形成越来越大的反差。“九五”以来,尽管党中央把农民增收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农民收入增长依然缓慢,增幅远远低于“八五”时期,也大大低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水平,并呈逐年下降的态势。近5年来,城镇居民年收入增幅均在10%以上。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同比增长4.3%,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0元,比上年增长9.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到3.24∶1,呈继续扩大趋势。如果将城镇居民享受的医疗、福利等因素

4、考虑在内,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比至少在5∶1以上。(二)农民经济利益和平等权利得不到有效保护由于缺乏风险控制机制,长期以来农民只是农产品价格的被动接受者,我国农业面临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主要由农民来承担,此外,由于缺乏利益保护机制,在土地等生产要素的非农化转移中,农民往往只能被动接受土地的低价格而不能享有其应得的利益。在劳动力由农村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农民作为最弱势的群体,常常是最低工资的接受者,虽然为城市发展创造巨大财富而不能分享其成果。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普遍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无法享受公共卫生、医疗和教育。即

5、使进入城市,实际上成为城市建设者和财富创造者,农民也不能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城市公共福利,遑论平等参与社会事务的政治权力。(三)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发展后劲不足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在实行联产承包制以后的二十多年来,实际上并没有进行更为深入的制度变革,分家分户经营、自给性生产为主,出售剩余产品为辅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首先,由于生产方式落后,农业生产效率十分低下,土地产出率不高、劳动生产率也比较低,因此日益缺乏竞争力。其次,由于缺乏有效的生产要素投入,导致我国农业发展后劲不足。改革开放以来,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结果是

6、导致农村廉价的生产要素和资源流向城市和工业,形成支持工业化的“低成本”优势,从而导致土地价值净流出、农村资金净流出和优秀劳动力净流出,使农业发展的支撑条件日益弱化。二、“三农”问题的根源分析(一)长期的偏向工业、偏向城市的发展战略,使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固化长期的偏向城市的工业化发展战略,一方面在通过政府计划经济手段将资源配置到工业和城市的同时,另一方面则通过户籍制度在城乡之间构筑一道制度性壁垒,人为地使城乡分离,这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由农业份额下降引起的剩余农业劳动力资源向其他行业、部门的充分转移。虽然城市经济的发展为农

7、村劳动力流入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但相应的管理体制改革严重滞后,农民即使长时期进城务工经商,大部分仍难以取得城镇居民身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形成以后,城市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较高和充分利用现代物质文明及技术,使其发展的速度更快,把农业和农村远远的甩在身后,加之经济发展中的累积因果效应作用和资源要素的趋利流动,使城乡差距、工农差距更大,“三农”问题日益凸显。(二)价格剪刀差和不合理的农民税费负担,导致农村资本大量流失解放初期,为迅速实现经济起步,建成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以赶超发达国家,我国选择了优先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

8、的经济战略。这一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实际上需要农民以牺牲自身利益和发展机遇为代价来向工业化、城市化进行资本积累和资金贡献,为此,我国主要采取了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政策,税收政策和银行信贷政策。例如,1979~1994年政府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从农业提取的净剩余为12986亿元;1978~2001年农业各税和乡镇企业税金从54亿元增加到2594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