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郑都官墓表》及其生平——读黄震云《新发现的郑都官墓表及其生平》后

也说《郑都官墓表》及其生平——读黄震云《新发现的郑都官墓表及其生平》后

ID:10497895

大小:2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也说《郑都官墓表》及其生平——读黄震云《新发现的郑都官墓表及其生平》后_第1页
也说《郑都官墓表》及其生平——读黄震云《新发现的郑都官墓表及其生平》后_第2页
也说《郑都官墓表》及其生平——读黄震云《新发现的郑都官墓表及其生平》后_第3页
也说《郑都官墓表》及其生平——读黄震云《新发现的郑都官墓表及其生平》后_第4页
也说《郑都官墓表》及其生平——读黄震云《新发现的郑都官墓表及其生平》后_第5页
资源描述:

《也说《郑都官墓表》及其生平——读黄震云《新发现的郑都官墓表及其生平》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也说《郑都官墓表》及其生平——读黄震云《新发现的郑都官墓表及其生平》后第28卷第1期2006年2月宜春学院(社会科学)JournalofYichunUniversity(socialscience)V01.28.No.1Feb.2006也说《郑都官墓表》及其生平读黄震云《新发现的郑都官墓表及其生平》后傅义(宜春学院文学院,江西宜春336000)从友人信中知有黄震云先生《新发现的郑都官墓表与郑谷生平》一文,见有新发现便大喜过望.急请其复印寄来,读后却大失所望.原来还是早已被人发现的宋代祖无择撰的那一篇.近年出版的郑谷诗集有两部:赵昌平等1991年版的笺

2、注本和拙着1993年版的编年校注本都已录.赵注云:"祖《龙学集》收有此文,文字讹夺甚多,今据《袁州府志》录".拙注云:"此抄自四库本,用民国《宜春县志》校改.原本于"始为"与"京兆府"之间,窜入他文,已删."赵所据未记何种版本,但最迟也是清同治十三年编撰者.黄先生此文才发表于《学术界》1994年第6期,难道对学术界研究郑谷的最新成果未闻未见?时间过去十多年了,本不想置一辞,而友人促之,乃述己见于次.黄先生据以立论的祖无择《郑都官墓表》是从现行四库本《龙学集》全文抄录的.此篇中间窜入他文,己见上述,今证明之.1.该文从第二段起即叙仕履,而叙毕卒葬后又叙

3、仕履,行文决无此法."始为京兆府剧(户)县尉,终以尚书都官郎中老于乡",这才是郑谷仕履,与其它许多资料相合.前文所云仕履若为郑谷,毫无旁证,宁不可疑?故自"始为"而下至"从吉卜"(此处应断句而黄文未断)当是祖氏所撰另一人墓表.2.因这另一墓表是从其仕履录起,佚其开头,故不见墓主姓名.只因文中有"前郑后徐"等语,方知其姓郑,名仍无法知晓.其籍贯及时代亦皆不知.但叙乃交游如文潞公(彦博),明文烈公(镐)等皆宋人,皇右(示旁),嘉右(示旁)皆宋仁宗年号.知县,知军事等皆宋代官名,遗嘱"乞文于祖择之(无择字)以志丘垅",故墓主必为宋人,决非郑谷.为叙述方便计

4、,姑称之为郑某.3.《四库全书》藏之秘阁,文革后才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民国时修志亦不得见,遑论同治?当地府县志所载《郑都官墓表》很可能是根据《龙学集》单行本(墓表原碑恐早已不存)更为可靠.却俱无"始为"下至"从吉卜"这大篇文字.当以此为正.黄文所据几乎全是他人墓志,这就全站不住脚了.不过他提出了几个具体论点,还是谈谈我的看法.1.字,黄文以祖择之《郑都官墓表》(以下俱指四库本《龙学集》中者,简称《墓表》)郑谷字愚为正,他说:"祖择之去唐不远,有唐《登科记》和其着作为证,加上地(他?)在郑谷家乡,故于郑谷之字当不致弄错."这些就是他的证据,也有些道

5、理.但是除《唐诗纪事》外,人俱不从,而从《新唐书?艺文志》作字守愚.其主编欧阳修与祖择之为文字之交亦不采其说.(《墓表》作于1054或1055年,《新唐书》成于1060年)元翰林国史院收藏的《郑守愚文集》避仁宗讳,不避英宗讳,当亦刻于仁宗之时,其书名中即用守愚.该书尚存于国家图书馆.黄文所说的郑谷着作有无字愚之说?我亲自校对过的十多种版本中是没有的.唐《登科记》早佚.谁作过钩沉?徐松《登科记考》把郑谷登科的年份也弄错了.原书是怎么记载的,哪能知道?仅凭祖无择一人说了字愚就可以证明这两部书也说了字愚吗?还又可以反过来证明祖无择这样说是正确的吗?南宋初袁

6、州教授童宗说刻《云台编》.序称"考祖择之所作墓表"云云,亦说字守愚.而不取字愚之说.则在宜春亦不足为据.且唐宋取一字为表字者极少,四库本此篇多有讹缺.这就可能收稿Et期:2005—11—06作者简介:傅义(1923一),男,江西丰城人,宜春学院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第l期傅义:也说《郑都官墓表》及其生平是刻漏一字或写手抄脱,遂误守愚为愚.若为慎重计,两说并存亦可.不能否定守愚一说.2.生卒年,黄文定郑谷生于公元838年.卒于909年,论据错误,不能成立.《墓表》称墓主卒于嘉右(示旁)六年,黄君明知此为宋代年号,与郑谷无关.却仅凭一字相同,

7、硬说嘉右(示旁)为天佑(示旁).天右(示旁)为唐哀帝年号,又误为昭宗.天右(示旁)仅三年多而唐亡,又不合,便说"尚有用其年号事,不为怪事".祖无择非唐遗民,且是宋官,若奉唐正朔,焉得不怪?就说郑谷亦无唐亡后仍用天佑(示旁)记年的记载.而诸多足以证明此墓主郑某确为宋人,嘉右(示旁)确为其卒时年号之处,却被弃而不顾.这样定天右(示旁)六年(909)为郑谷卒年岂非荒谬?又据郑某享年七十有二,逆推其生年为838年,自亦非是.黄文又举谷自序"游举场凡十六年",《谷自乱离之后,在西蜀半纪余~一》诗,及《转正郎后寄集贤相公》"予名初在德门前,屈指年来三十年"三处数

8、字相加,得出结论:"他在转正郎时已有近七十岁的年龄."按:这样简单相加是错误的."离乱"是指广明元年(88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