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为何不办报?

林则徐为何不办报?

ID:10502419

大小:57.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07

林则徐为何不办报?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林则徐为何不办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林则徐为何不办报?  1838年底,钦差大臣林则徐奉道光皇帝旨意,急急如律令由北向南飞奔,去完成那个后来让他倒透霉的查禁鸦片之使命。翌年春甫抵广州,鞍马未歇,即着手译报,“籍以采访夷情”。翻译人员不算多,而且在今天看来,十足为一拼凑的草台班子,可在当时,算是很不容易的了。约20天左右,就译出了一批材料,实力端的不弱,而且一切进行得竟是如此有条不紊,可见他是深思熟虑早有谋划。不过无论如何,后来的事恐怕是他做梦也绝对想不到的:他不仅因此成为中国重视近代报纸的第一人,而且在现今几乎所有的中国新闻史著作中,都被屹立于中

2、国人自办报刊历史的开端,煞是风光。  虽说翻译西书风气,在明季就初见端倪,但通过翻译报纸了解“夷情”,在此前中国历史上从无所见,林则徐此举不说是石破天惊,也确属盘古开天地来的新创举。只是话说回来,办报和译报,仅一字之差,相距何止千里。硬把林则徐与办报牵扯一起,且推举为历史渊源,总觉是圆凿方枘,任凭死塞硬套,实难严丝合缝。  想起来多少有点气闷。中国是印刷术的老祖宗,到清代同、光年间,铅印、石印均非罕见,林则徐若有心办报,客观技术条件绝对没有任何问题。况且在19世纪前40年,洋人在中国,尤其是广州所办报刊已是不少

3、。对此林则徐不但是知道的,而且了解得十分具体:“夷人刊印之新闻纸,每七日一礼拜后,即行刷出。系将广东事传到该国,并将该国事传至广东。”他本来完全可以依样画葫芦,却偏偏只想到“译报”。尽管他本人甚为自得,“其中所得夷情,实为不少。制取准备之方,多由此出。”①可就是因此,硬生生让中国人自办报刊的历史往后挪了好几十年。.cOm  也好,后世的新闻学者们因此有了一道值得百般琢磨破解的谜题:林则徐何以就不知道办报最后总算有了一个大家似乎都接受的结论(因为至今不见异议),说是他还不懂“发挥报刊传播信息的功能和舆论的功能来推

4、动自己的事业,只是以情报的观点来利用报刊……当然,在当时,中国还没有出现创办自己近代化报刊的条件。”②  这是一个很有点暧昧的结论,因为看不出二者有何关联,更不必说主观上不懂和客观上不具备条件,只要有其中一项,另一个就是多余。在这个看似矛盾的结论背后,其重点明显还是对于林则徐的惋惜。之所以提出客观条件的问题,其本意也许是想为之做点开脱,如果不是附带以示结论全面的话。  说林则徐不懂报刊,不会有什么错,因为的确没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林则徐是懂近代报刊的,相反,他却说“夷人”、“新闻纸”就是“内地塘报”③,倒完全有可

5、能把二者相混淆了。塘报即邸报,因清一代在中央、省一级均设提塘,以抄传邸报,故有塘报之称。如所周知,邸报所载的是宫门钞、谕旨、奏章,类似于政府内部情况通报,其读者对象为各级官吏,所起作用是沟通中央政权与地方官僚之声气,加强中央政权的集权统治。从政治体制结构看,邸报是统治机构政治权力功能的一部分。这与西方近代报刊的确不是一码事,后者是因社会公开交流新闻信息的需要而产生,“为公众刊行物”,“乃写与多数不定之人”,戈公振最后把这种种归结为报纸的首要特点——“公告性”④。自便士报时期始,西方报刊更是继承了启蒙与理性主义遗

6、产,公开标榜自己是公众的代言人,从而在社会结构中作为与政府并行或对立的一极力量而存在。话是如此,可邸报在功能上,还是有沟通信息的作用,与“夷人”所办“新闻纸”倒也有几分类似。林则徐虽然知道“夷人”新闻纸可以“传事”,对于其来龙去脉不一定了了。不同的是,对于自家之邸报,他是熟得不能再熟。在其日记中,隔三岔五就有阅读邸报的记载。所以面对西方“新闻纸”这新玩艺儿,以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而且与之最为接近的“塘报”互相比照,从而于其“传事”的特点中,方便得手,“了解夷情”,是完全顺理成章的。  还有一点不能忘记,林则徐的“

7、译报”与他个人的为官处事关系颇大。其好友称赞他,“为政若做真书,绵密无间”。他自我的描述是,“在官无日不治事,无日不见客,亦无日不亲笔墨”。“一切谳牍,皆出亲裁,不肯稍有假手”,而且常常是“昧爽视事,夜过半方息”。在任河东河道总督期间,为查验物料,以免造成豆腐渣工程遗患后代,他亲自一一验收。“于每垛夹档之间,逐一穿行,量其高宽丈尺,相其新旧虚实,有松即抽,有疑即拆”,“无一垛不量,亦无一厅不拆”,耗时一个多月才告完毕。难怪道光也感慨不已,“向来河督查验料垛,从未有如此认真者”,“如此勤劳,弊自绝矣”。⑤照此看来

8、,林则徐查禁鸦片之前,先做翻译报纸的案头工作,以便知己知彼,并非偶然,很符合他问案必自审,治水先踏看的一贯务实风格,并不说明他对于“夷人”新闻纸的看法有何过人之处。  可前引的《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之结论的破绽和它的正确一样显眼。殊不知,以“情报”的观点利用报刊,把洋人报刊上刊登的“信息”、“舆论”拿来为己所用,以定“控制之方”,恰恰是林则徐懂得“发挥报刊传播信息和舆论的功能来推动自己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