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ID:10503315

大小:52.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07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年月日班级:姓名:学习小组:苏轼词两首【导学目标】1.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艺术特点。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3、准确背诵并默写全词。重点:1、理解词的意境。2、苏词中字词句使用的妙处。难点:学习怀古诗把写景、咏史、抒情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的写法。。预习案【知识链接】一、苏轼(1036—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

2、,后死于常州。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高出一筹。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社会政治现实的不满情绪。二、《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所写。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苏轼出狱后

3、被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每天早饭后他就到那里去读书,跟朋友们谈论,或浏览风景。有时也到稍远的地方走走,到过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苏轼游赤鼻矶,据前后《赤壁赋》所记,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这一年里。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当时他已45岁,所以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三、念奴娇:词牌名。后人还以《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四、关于《定风波》《定风波》也是苏轼贬居黄州时

4、期的作品,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从中表述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更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故作旷达之情。学习过程:五、《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烘托和映衬。⑴烘托:烘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性质更加突出,乙起陪衬作用。词中“千古风流人物”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主要地位。 ⑵映衬:映衬是烘托的特殊形式,一方面“以乙托甲”,一方面“以甲托乙”,有互相彰显的作用。词中有两种映衬:①实景与虚景映衬。作者亲眼所见的景象是实,作者想象的战争情景是虚,二者互相衬托。②周瑜的“雄姿英发”与作

5、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嫌出作者的壮志未酬。【预习自测】1.给加点字注音:   羽扇纶巾(   )    樯橹(    )(    )    一尊还酹(   )江月 吟啸(    )  一蓑(    )烟雨   料峭(     )组内评价教师评价2.字词释义樯橹:一樽: 酹:已而:芒鞋:吟啸: 料峭:3.《念奴娇·赤壁怀古》塑造了词人自身什么样的形象?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4.请翻译《定风坡》的“小序”,了解这首词的写作缘由。我的疑问探究案【合作探究】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2.词中周瑜的

6、形象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一语?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与《前赤壁赋》中的哪些语句表达的情感有相似之处?联系全词内容及作者的生平,谈谈你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你觉得作者此时悲观消极吗?4.“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5.从《定风坡》中苏轼给你的最大印象是什么?6.东坡为何不躲雨?【拓展延伸】酣畅豪放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整体艺术表现主要是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创造出一种恢弘峥嵘的意境。先是由“大江东去”建立起博大、开阔的空间意象,再从“千古风流人

7、物”带出时间的长远,空间的长江水变成了时间的洪流,冲刷着“故垒西边”的历史,拍打着“乱石穿空”的岩岸,映现出“雄姿英发”的身影,激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全部的词作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这么一种心情,这就是这首词的主旨所在。全词笔力雄健,一气如注,一洗婉约词愁山恨水之景、游子思乡之情与低年月日班级:姓名:学习小组:回婉转之调,表现出一种全新的气象,因而被誉为“古今绝唱”。风趣幽默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笔调风趣幽默,主要表现在语带双关。以“竹

8、杖芒鞋轻胜马”一句为例:芒鞋,即草鞋。作者当时是否真的是“竹杖芒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