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黄草研究进展论文

溪黄草研究进展论文

ID:10507407

大小:5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溪黄草研究进展论文_第1页
溪黄草研究进展论文_第2页
溪黄草研究进展论文_第3页
溪黄草研究进展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溪黄草研究进展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溪黄草研究进展论文.freel.exD.Don)Hara.[2,3]。陈建南等[4]对广东省溪黄草药材进行原植物调查和商品鉴定,认为商品药材中的主流商品应为狭基线纹香茶菜R.lophanthoidesvar.gerardianus和溪黄草R.serra。其实,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的叶形、黄汁特征以及味道等有明显差异,文献[2,5]已作了比较鉴别,可以区分。《广西药材标准》现已将两者分别列出(溪黄草的来源为线纹香茶菜,蓝花柴胡的来源为溪黄草)。肖树雄等人将线纹香茶菜、溪黄草与内折香茶菜,溪黄草与香茶菜和三姐妹(三味香

2、茶莱)进行了生药学鉴别[2,6]。冯毓秀等[7]利用电子显微镜对12种香茶菜属植物的叶表面进行扫描和鉴别研究,为这几种植物提供了另一种鉴别途径。最近,赖小平等[8]对溪黄草、线纹香茶菜、狭基线纹香茶菜和细花线纹香茶菜等4种植物成熟叶片表皮结构进行电镜扫描;陈林娇等[9]应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溪黄草类植物进行鉴定研究,认为这对药材的地道性研究有意义;曾元儿等[10]运用感应耦合血浆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香茶菜属4种植物(含变种)共8个样品中的14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应用模糊聚类分

3、析进行分类,判断准确率为100%。2植物化学和分析对香茶菜属植物颇有研究的学者程培元[11]曾综述了国内外植物品种41种,共发现了二萜化合物160余个,并探讨了本属植物的发展前景。王兆全等[12]从线纹香茶菜的干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β-谷甾醇、齐墩果酸、α-,α-二羟基乌苏酸、β-谷甾醇-D-葡萄糖苷及线纹香茶菜酸(lophanthoidesacid)等5种单体,而后一个在香茶菜属中系首次发现。我们在制订标准时据此拟出TLC鉴别反应。李广义等[13]从溪黄草R.serra中分离出并鉴定为isodocarpin、n

4、odosin、lasiodin和oridonin等4种二萜化合物,后两者经体外抗菌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吴兹武[14]分离并鉴定出溪黄草甲素(rabdoserriaA)和1,14-二羟基-7,20;19,20二桥氧基-(1α,4α,7α,14β,20β)贝壳杉烯-15-酮。金人玲等[15]分离并鉴定出溪黄草乙素,前者具抗癌活性。赵清治等[16]还在溪黄草中分离出一个黄酮类化合物并鉴定为5-羟基-4-甲氧基黄酮-7-葡萄糖苷。对目前已发现的香茶菜属近300种二萜化合物,郭跃伟等人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

5、,归纳出光谱特征[17]和化学特征[18]。分析方面,胡俊宏[19]等对显脉香茶菜、内折香茶菜、溪黄草和毛叶香茶莱等5种香茶菜属植物采用HPLC进行鉴定,由于各种植物所含的二萜成分结构不同而图谱也相异,同一品种植物虽产地不同但图谱仍一致,故具有鉴别意义。阮德娇等[20]对香茶菜属植物中的冬凌草甲素等8种二萜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此法对香茶菜植物的有效成分及其二萜化合物的系统研究提供了前导性筛选手段。3药理学与临床研究近期对香茶菜属中二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有许多药理研究报道,而以前者为多,如抗菌、抗炎、抗病毒作用

6、[21,22]、抗肿瘤作用[23]、护肝作用[24]、对平滑肌[25,26]和心血管[27]作用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卢长安等[28]作了山地香茶菜提取物对艾滋病病毒1型(HIV-1)的实验研究,表明它对HIV-1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于溪黄草能否按照此思路进一步做一些药理研究,至今见诸报道的很少。廖雪芬等[29]用线纹香茶菜、狭基线纹香茶菜、溪黄草的水提取物作了一些药理实验,结果表明三者均能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部炎症反应,降低CCl4引起小鼠肝损伤后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升高的作用,而狭基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的提取

7、物能对抗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管通透性作用,说明三者都具有消炎利肝的作用。临床上,线纹香茶菜因清热利湿褪黄等功效,故广泛作为消炎利胆片、复方胆通片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近期有报道用溪黄草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00例[30],用溪黄草与白花蛇舌草、虎杖、丹参等制成制剂治疗乙肝68例(有效率84%)[31],用溪黄草与其他药制成“炎瘤宁栓剂”等[32]。4小结综上所述,溪黄草来源为香茶菜属植物线纹香茶菜,今后应在分清与其他同属植物区别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分析技术,加强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重点是二萜类和黄酮类。而药理学方面应参

8、考同属其他品种的研究,着重在消炎、护肝及抗肿瘤方面,以其开发出更确切有效的医药产品。参考文献1,陈林姣,李植华,赖小平,等.中药材,1996,19(4):1692,肖树雄,杨启存,吕,红.中药材,1993,16(6):243,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广西中药材标准.第二册.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1996:2794,陈健南,赖小平,刘,念.中药材,1996,19(2):73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