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演唱的审美标准刍议

民族声乐演唱的审美标准刍议

ID:10513753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民族声乐演唱的审美标准刍议  _第1页
民族声乐演唱的审美标准刍议  _第2页
民族声乐演唱的审美标准刍议  _第3页
民族声乐演唱的审美标准刍议  _第4页
民族声乐演唱的审美标准刍议  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族声乐演唱的审美标准刍议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民族声乐演唱的审美标准刍议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以其民族的语言为基础的。以汉语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语言是一种旋律性很强的语言,不仅重视音节的变化,而且十分重视声调的变化,这一语言特征反映到我们民族声乐演唱的审美上来,就形成了民族声乐演唱的审美标准。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与国际间的交流,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需进一步地挖掘和整理。因此,对民族声乐演唱的审美特征及审美标准,进行梳理和探讨,将对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意义。  1.字正腔圆的内涵  字正腔圆是指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以字行腔达到吐宇清晰、字调正确、发音圆润。要求字要吐正,腔要圆润,既不能只顾嗓音圆润而不管吐字清晰与否,也不能只顾字正而

2、不求嗓音悦耳。字正是腔圆的语调基础,字正是腔圆的语调前提。字不正,腔也就不能准确地表达其歌唱的内容。  字正是在汉字的音韵和以汉语音韵为基础进行的艺术歌唱,语言的发展是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变化的。我国最早语言统一的标准以《中原音韵》一书为准,它是结合现实语言符合歌唱要求的韵书。宋末元初,周德清在《中原音韵》自序中讲到:“欲作乐府,必正言语,必宗中原之音。语言以北音为正音平声分阴阳,以入声配隶三声,盖以北音无浊,其平声浊音参入清母之用;故将声母上之清浊,移为四声上之阴阳。”语音以汴梁中心的中州语音为基础,阐明了民族声乐演唱而达到字正的方法,使演唱的词韵与音乐旋律结合更为贴切并规定了宇音不同的

3、声调。  腔圆是在字正的前提下所要达到的一种艺术目标,是歌唱艺术效果的体现。宇正与腔圆是艺术歌唱吐字、发音的两个既相联系而内涵又不同的概念。二者相互协调作用,才能共同建构字与声的艺术效果。这是我国传统民族声乐演唱的重要标准。  2.字正腔圆的民族文化规定性  传统音乐文化,它不仅具有自身特殊的表现形态,而且也必然有某种观念在支持着它。这种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有力地影响着形态特征的形成。在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中,语言都是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声乐艺术直接受语言的影响和制约,可以说,语言是形成民族声乐艺术风格的核心因素。歌唱的旋律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声乐确切的文字语言是任何其他音乐

4、形式所不能与之相比的。艺术化的美丽的声音本身也包含着很高的文化意识。如果比较一下我国以汉语为主体的民族语言和西方语言的区别,我们不难发现,西方语言基本属于节奏型语言,高低起伏不大,但颗粒感较强,节奏变化较多。西方美声唱法是以意大利语为语言基础形成的歌唱艺术。意大利语属于印欧语系的罗曼语族,意大利语是由拉丁语演变而来的,词汇主要来自拉丁语,也包括一部分希腊语、阿拉伯语和日耳曼语的词汇。现代意大利语是在托斯卡那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言。意大利语的语音发音比汉语简捷,共有5个元音和22个辅音,所有音节的字腹均由a.e.i.O.U这五个元音构成。母音的变化主要依赖口咽腔的调整而成,歌唱发音的

5、主要技巧在于唱好母音,歌唱中要求较大的空间状态来形成良好的歌唱共鸣腔体。e与o有开口和闭口之分,辅音也有清浊之分。根据音域的声音力度等方面的需要,改变元音(母音)的色彩。元音发音时必须清晰,不能含糊,在发音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同样的音质。不管口腔、喉咙、鼻腔等发声器官产生怎样的变化,其最后发出来的元音都应该是准确的,调整发声动作是为了发出更加完美、符合歌唱要求的元音。意大利语中多个“r”弹舌音,它的发音更具有民族语言风格的特色。中国的汉语基本上属于旋律性语言,不仅重视音节的变化,而且十分重视声调的变化。在语言谱系分类上属于汉藏语系,具有一字一音一义、多语音拼读和讲究声、韵、调的特点。根据

6、汉语语音传统的分析方法,一般把一个汉字音节开头的辅音叫做声母,普通话有22个辅音,21个声母,发辅音时气流在口腔内受阻的部位和除阻的方式不同。一个音节里声母以后的部分为韵母。声母即字头,直接与咬字有关,是歌唱咬字的第一着力点;韵母包括单韵、字尾或复韵母、字尾等,是歌唱语言中需美化和延续的部分;调是汉语语言最独特的部分。与其他语言相比,汉语还讲究声调的变化,其中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变化为主,在古代还有入声。这无疑增加了汉语的旋律感,这种特殊性,决定了中国的民族声乐对吐字和行腔必然有着特殊的要求。中国语音的发声吐字、咬字比西方的语音复杂得多。关于字与声的问题,我们的古人也很早就注意到

7、这一点。清代《乐府传声》专门讲述道:“东钟韵,东字之声长,终字之声短,风宇之声偏,宫字之声圆,踪字之声尖,翁字之声纯。江阳韵,江字声阔,藏字之声狭,堂字之声粗,将字之声细。”  同时,我们民族更重视内容的社会教化功能。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所谓“思无邪”就是以“礼”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即所谓“发乎情,止平礼义”,实际上也就是对内容总的要求。这种重内容的特点,与中国的农耕文化长期占主导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农耕文化时期,人们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