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朝花夕拾》中的双重眼光的论文

论《朝花夕拾》中的双重眼光的论文

ID:10520128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论《朝花夕拾》中的双重眼光的论文_第1页
论《朝花夕拾》中的双重眼光的论文_第2页
论《朝花夕拾》中的双重眼光的论文_第3页
论《朝花夕拾》中的双重眼光的论文_第4页
论《朝花夕拾》中的双重眼光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朝花夕拾》中的双重眼光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朝花夕拾》中的双重眼光的论文论《朝花夕拾》中的双重眼光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创作的十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民国前三十多年的历史,从家庭到社会,从乡镇到城市,从中国到外国。时间跨度大,涉及的生活面繁多,作者却能娓娓道来,不乱不杂。各篇独立成章,而又彼此联结,类似自传,而非自传,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历来研究者多注重其史料价值,且以单篇研究为主。将其作为整体考察的,以王瑶先生的《论鲁迅的〈朝花夕拾〉》最具代表性。我从中受益匪浅,但对其中的某些论点存有异议。王瑶先生认为:《朝花夕拾》的思想性,主要表现在它以儿童正常的健康的爱憎倾向

2、对人和事提供了一个合理的价值标准。[1]我认为,虽然《朝》中前七篇均是回忆童年往事,也确实采用了儿童的某些标准,但后三篇却写的是少年、青年时期的事,也用儿童来概括似乎不妥。我认为应用当时眼光一词。此其一。其二,王瑶先生认为:作者对童年的感受和目前想法二者,在文章中是区分得很清楚。重点显然是在前者。[2]我认为不尽然。《朝》确实存在双重眼光,但两者关系如何,并不如此简单。本文就将对此进行探讨。  当时眼光,是指作者所写事件发生时,他看待人、事的角度,评判的标准及当时想法、爱憎情感等,既包括童年眼光,又包括少年、青年时的眼光。现在眼光,指当下作者看人接物

3、的角度,评判标准,想法,爱憎情感,等等。当时眼光与现在眼光并存是贯穿全书的一条线索。作者正是通过这双重眼光透视过去与现在,揭露批判丑恶、腐朽,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抒发真挚的情感。.cOm也正是这双重眼光,造成了作者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当时眼光与现在眼光在文中的关系大致有三种。  一、现在眼光看待现在事物  这多是针对时事的议论,独立于过去眼光之外,与过去眼光是截然二分的,因为过去眼光不可能投射到现在的时事上。这种情况在《朝》的前几篇中较多。在《狗猫鼠》中,开篇作者即针对名人、名教授之流骂其是狗的人格攻击予以正面回击,并且插入一段酣畅淋漓的嘲讽:虫蛆也

4、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3]这一段确实是作者基于现实,义愤难当之下,对正人君子的一顿怒斥,就是鲜明的现在眼光。又如《二十四孝图》中,第一句话便是: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者,妨害白话者。[4]接着又一再宣称: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5]言辞何其愤激。现在眼光独立阐发议论,就形成文中大段直书胸臆的文字,文章就越近于杂文。这确实与当时的创作背景有关。

5、在《朝》前五篇创作前后,鲁迅经历了女师大学潮,目睹了三一八惨案,与现代评论派的正人君子笔战正酣,遭到军阀通缉,被迫离开北京。可见他当时正处于斗争状态,这一时期,他的杂文创作也很多,均收入1926年编的《华盖集续编》。这就不难理解,《朝》的前几篇硝烟味如此之浓。作者当时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回忆往事,现在眼光无法投射在过去,总是被外部的刺激所吸引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所以前几篇中回忆部分相对较少,风格更近于杂文。  二、现在眼光看过去事物  与过去眼光必然有重合,有深化,也有分歧。这就构成两种眼光潜与显的关系。虽然在前几篇中,回忆性文字较少,但在后五篇创作时,作

6、者已到厦门,在创作的两个月中,因为消息闭塞,又远离思想斗争环境,生活沉闷孤寂,外部刺激较少,在这两个月中(1926.9.1811.18),除了几篇序跋,杂文确实一篇没写。正因为如此,可以安心回忆。文章中的回忆性文字较多。综观这后五篇,回忆部分是主体,因此双重眼光在这一部分构成潜和显的关系。进入回忆时,现在眼光大部分时间处于潜藏状态,作者尽量用当时眼光看待一切,力图使读者回到当时的情境,但现在眼光需要时又会由潜转显,或是对当时眼光的补充深化,或是对其修正,或是对它的评价。从而更好地表达感情,揭示主题。  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通过童年时的眼光描

7、写了儿时的保姆。童年眼中的长妈妈,善良、勤劳、淳朴,同时又有着不少缺点。常喜欢切切察察说长道短,使我讨厌,又知道很多规矩,使我每年要经历元旦辟头的磨难,因为据说可以使大炮放不出,使我生出几分敬畏,后来踩死了我的隐鼠,使我怨恨,因为帮我买来了《山海经》又重新赢得了我的敬意。作者叙述基本用的是当时眼光,因为对于儿时的感情是认同的,真实而又真挚,因此行文中,现在眼光没有出现,只在最后才由潜转显,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6]最后这一句,既把读者由童年拉到现在,完成时空的转换,同时又是感情的升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与此相似,基本全篇用

8、儿童的眼光。这种以孩童的眼光来行文,还造成了特殊的幽默的语言效果。鲁迅的幽默文风虽然与其取法英国essay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