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传播中的群体极化现象的论文

浅析网络传播中的群体极化现象的论文

ID:10529111

大小:4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7

浅析网络传播中的群体极化现象的论文_第1页
浅析网络传播中的群体极化现象的论文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析网络传播中的群体极化现象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网络传播中的群体极化现象的论文  摘要:网络几乎具备传统社会的一切要素。传统社会中的群体极化现象,在网络中广泛存在且具有新的特点。从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特点剖析入手,分析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几种类型产生原因:一是网络本身的特点,它是网络群体极化现象产生的物质基础;二是外在力量,它对网络群体极化现象起推动作用。并对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几条建议。  关键词:网络群体极化;虚拟性;互动性;超越空间      onthephenomenonofgrouppolarizationinunication  jiaode-yofsocialsciences,hefei230051,

2、china)  abstract:ostalltheelementsofthetraditionalsociety.thephenomenonofgrouppolarizationinthetraditionalsocietyalsoexistsinthetheperspectiveofitscharacteristics,thispaperanalyzesdifferenttypesofsuchaphenomenonanditscauses.thecausesare:first,thecharacteristicsoftheaterialbasisofphenomenonofgroup

3、polarization,andsecond,theexternalforces,oteit.moreover,thepaperproposesseveralsuggestionsonthenegativeinflencespossiblycausedbysuchaphenomenon.  key.。  斯通发现这种现象时,网络还未诞生。对照斯通的观点,网络难以符合他的三大支撑观点。事实上,网络上存在更多的非理性偏执行动。人们倾向于极端偏斜,倾向于形成极端意见。因此,我们把有一定规模的网络群体针对某一事件表达或执行了偏离事物应有形态的言行与行为,称之为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网络的虚拟平台上,

4、群体极化现象具有一些新的特点:1)没有直接的“讨论”,网民进行决策往往是根据舆论领袖的意见或自己的经验认识;2)这种“决策”的结论也是不一定的,除了主导意见外,还存在一些反对意见;3)美国心理学家萨拉·凯拉尔研究发现,网络中的群体极化现象更加突出,大约是现实生活中面对面时的两倍多[1]。  从表现形态上看,网络群体极化现象也要丰富得多。我们按法律与道德的准则把事件分为正向与负向;事件导致网民正常的反应为常态极化,即对不符合法律和道德准则的进行批判,反之亦然,事件导致了网民出人意料的反应为非常态极化。那么,我们可以把网络群体极化现象描述如下(见图1):[fl)]  图1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类型

5、图[fl(k2]这些类型的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并非均导致不可控的负面结果。“极端未尝不是件好事”,比如美国“群体极化让许多重要的价值得以实现,包括公民权运动、反奴隶运动以及两性平权运动。”[2]53网络群体极化并非洪水猛兽,需要熟谙网民特点,有效利用网络媒体的功能,畅通信息发布渠道,使正向的问题得到强化,负面的事件得到妥善解决。  二、网络群体极化现象成因分析  网络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网络ail,手机(短信)等,不仅选择形式自由,而且控制难度大。此种情况,就要求事件当事人要“学会用网民接受的方式去交流”,及时公布事件真相,及时解答网民疑问,并公平公正地推动事件获得圆满解决。  (二)规范媒体

6、信息发布机制  在市场经济冲击下,特别是处在传媒改革的转型期,一些媒体背离职业操守,炒作发布虚假信息,这对传媒的公信力影响很大。传媒业应该制定相关的行为守则,规范记者编辑的行为,树立媒体的权威性;国家或相关的行业协会,应制定出一定的法律或规则,规范媒体行为。在内外两种因素作用下,培养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媒体的公信力。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负责而有公信力地发布真实信息,都会得到受众的欢迎,释开人们的困惑,从而降低群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三)加强网民的媒介素养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