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比较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试论比较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ID:10530443

大小:5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试论比较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_第1页
试论比较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_第2页
试论比较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_第3页
试论比较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_第4页
试论比较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比较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比较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论文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常见的两种比较形式。然后详细论述了比较在文学创作中的选材、练意、技法三方面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比较文学创作 作用  比较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为了明辨是非,弄清真假。几乎时时刻刻都在使用它。本文拟就比较在文学创作中的选材、练意、技法三方面的作用作一番探讨。  一、常见的比较形式  常见的比较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可见的两种或更多事物的比较。比如,这一盆牡丹花和那一盆牡丹花比较,或者,这一盆牡丹花和那一盆蔷薇花、芍药花的比较。这些花都美,都为人们

2、所喜爱。但在对比之下,总会显出差别,在美中分辨出更美和最美来。如果只有一种相同的事物。人们是不可能产生美的。假如两种或多种事物并存或同种事物多种而又有大小、形状、色彩等不同,人们就能够在比较中加以辨析,从而去发现美,进而分辨出最美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做单调的工作容易厌倦,略加变换、调剂,却可以精神饱满。左拉写过一篇短篇小说《陪衬人》,说的是一个巴黎商人收罗了不少丑陋的女人。然后高价卖给那些巴黎上流社会中那些不那么美丽的贵妇人,让她们陪伴着贵妇人出现在大街和社交场合。以增加贵妇人的美。小说写的未必实有其事。但足以说

3、明比较能使人产生美感。事实上。人们在生活中不可能只是接触到一件事物,或同类而完全相同的事物。不同的事物、有差别的事物到处存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没有差别,就没有世界。”人们随时随地都在使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和区别事物。决定对事物的取舍。表明对事物的好恶态度。  还有一种比较,是内心已有的事物形象和面前实有的事物相比。比如花,你已经见过许多种花,脑海中储存了许多花的形象。这时你面前只有一盆菊花,你在欣赏这盆菊花时,会拿脑海中储存的形象和它相比较。你会说,菊花没有牡丹的妖冶和华贵,也没有一串红的娇艳,更不像玉兰的粉装

4、玉琢,但它寒光四射,自有一番冷艳风骨。令人怜爱。这种比较比前一种比较用得更广。即使在使用前一种比较时,那脑海里储存的花的形象也会自然而然地跳跃出来参加活动。  二、比较在选材中的作用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巧妇”就好比一个食品“加工厂”,“米”则是加工的原料。写作也是这样,作家好比“巧妇”,材料好比“米”,如果无“米”,即使“巧妇”,也无计可施。无以展其“巧”了。蚕不吃桑叶吐不出丝,蜜蜂不采百花酿不成蜜。同样道理,写作者不吸收营养,不占有材料,就写不出任何文章来。  占有材料,要提倡一个“多”字。

5、所谓“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虽然讲的是韩信带兵的故事,其实,占有材料也和大将指挥作战一样应“兵多将广”,要在“多”字上狠下功夫。材料多了,写起文章就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材料少了,写起文章来就会捉襟见肘,左右为难。古人著述。对材料的占有也很讲究“竭泽而渔”。说的是同样的道理。占有材料是写作的第一步,但在写作时,并非把所有的材料都摄入文章之中,而要进行严格的选择。选择的过程就是比较的过程。通过比较选择那些最能表达主题的材料,最典型的材料,最真实、准确的材料,最新颖、生动的材料。所谓典型,就是指能够揭示事物本质。  具

6、有最广泛的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所谓真实。就是说不“假”,不“编”。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表象,而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定本质。所谓准确,就是确凿无疑。真实可靠。所谓新颖、生动,就是指要提供给读者一些新的“食品”,新的“营养’,摒弃那些尽人皆知的“陈谷子,烂芝麻”。总之,通过比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选出精华,揭示本质。伟大的作家茅盾说过,“选用的时候,可就像关卡的税吏似的百般挑剔了,整整一卡车的‘货’,全要翻过身来,硬的要敲一敲,软的要扪一把,薄而成片的,还得对着阳光照了又照——一句话,用尽心

7、力,总想找个把柄,便扣过来。不让过卡。”茅盾这段话中的“敲一敲”。“扪一把”,“照了又照”,其实就是通过比较,对材料的选择过程。  三、比较在炼意中的作用  “炼意”即提炼主题。所谓“提炼”,就是从大量的原料中经过陶冶、熔炼。提取出有用的精华来。若没有原料,任何东西也难以提炼。“炼意”也是同样的道理。毛泽东同志从认识论的高度早就指出,“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选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实践论》)他还说过,“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

8、,详细地占有材料,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来。”(《改造我们的学习》)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主题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来自作者占有的丰富的材料。客观世界,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往往会使同样的材料具有多方面的含义。特别是那些内涵丰富,与时代变化联系比较密切,容易引起争论的材料更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究竟应该从材料的哪一方面立意较难确定。这时,我们应采用“比较筛选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