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痘病毒研究综述

羊痘病毒研究综述

ID:10530677

大小:5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羊痘病毒研究综述  _第1页
羊痘病毒研究综述  _第2页
羊痘病毒研究综述  _第3页
羊痘病毒研究综述  _第4页
羊痘病毒研究综述  _第5页
资源描述:

《羊痘病毒研究综述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羊痘病毒研究综述王家鹏唐静刘柳杨正梅吴通奎殷俊磊  摘要羊痘病毒能引起山羊痘、绵羊痘和牛的结节性疹块病,是所有动物痘病毒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严重影响养羊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从病原学、分子生物学、检测和预防控制等方面对羊痘病毒进行综述,以促进对羊逗病的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羊痘病毒;山羊痘;绵羊痘;P32蛋白;诊断    羊痘又名羊“天花”,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羊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热、无毛或少毛部位皮肤黏膜发生丘疹和疱疹,是所有动物痘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重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

2、类动物疾病[1-4]。此外,该病在公共卫生方面也受到密切关注,中国、瑞典、印度依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都有人类感染羊痘病毒的报道[2]。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该病,感染该病的国家和地区的易感动物及其有关的产品被世界各国列为严格限制进出口的对象。羊痘是所有动物痘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据不同毒株的毒力差异,易感羊群的致死率可达10%~58%或75%~100%不等,羔羊致死率高达100%,妊辰母羊极易流产[3]。受感染的羊群生产力大大降低,毛品质也极大下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国际贸易和养羊业的发展[1-8]。  1病原的分类及形态特征

3、  羊痘病原为羊痘病毒,可引起山羊痘(Variolacaprina;Goatpox;GPV)、绵羊痘(Variolacaprina;Sheeppox;SPV)和牛的结节性疹块病(Lumpyskindisease;LSD)[7],已分离到的肯尼亚和也门毒株既可感染绵羊又可感染山羊,它们同属痘病毒科(poxiridae)、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chodopoxvirdae)羊痘病毒属(Capripoxvirus)的成员[7]。该属包括山羊痘病毒(Goatpoxvirus;GTPV)、绵羊痘病毒(Sheeppoxvirrus,SPPV)和

4、疙瘩皮肤病病毒(Lumpyskindiseasevirus;LSDV)3个成员,是惟一在细胞浆内复制的有囊膜的双股DNA病毒。不同的羊痘病毒间在血清上呈交叉反应,但LSDV一般不感染山羊和绵羊。在电镜下观察,初期的病毒粒子呈卵圆形,大小约为250~350nm;成熟的病毒粒子多呈卵圆形,大小约为150~180nm×150~180nm[7]。在感染细胞内,可形成胞浆包涵体,多呈椭圆形。病毒粒子外层为层管状构造的脂蛋白膜,包围着2个功能不清的侧体以及哑铃型的核酸芯髓[9]。核酸是由双股DNA构成,其分子质量约为130×106~240×1

5、06ku。  羊痘病毒是一种亲上皮性的病毒,大量存在于病羊的皮肤、黏膜及痂皮肉内,病羊血液和鼻黏膜分泌物内也含有该病毒。羊痘病毒在细胞内繁殖,且大部分以裸露的形式留在细胞内,为胞内裸病毒(intracellularnakedvirus;INV),有少部分释放到胞外,成为胞外带衣壳病毒(extracellularenve-lopedvirus;EEV)。  羊痘病毒对直射阳光、酸、碱和大多数常用消毒药(酒精、红汞、碘酒、来苏尔、福尔马林、石炭酸等)均较敏感,对醚和氯仿也较为敏感。该病毒耐干燥,在干燥的痂皮内能成活数月至数年,在干燥羊

6、舍内可存活6~8月。不同毒株对热敏感程度不一,一般55℃下持续30min即可灭活。放线菌素-D和溴脱氧尿苷可抑制该病毒复制[4]。  2分子生物学特性  绵羊痘病毒(SPPV)和山羊痘病毒(GTPV)基因组约有150kb,彼此十分相似,约有96%的核苷酸完全相同。和其他痘病毒一样,羊痘病毒基因组包括中间编码区和两端相同的反向末端重复序列(Invertedterminalrepeat,ITR)。SPPV和GTPV基因组共有147个开放阅读框(ORF),编码密度为93%,所编码的蛋白为53~2027个氨基酸不等。基因组中间的区域(OR

7、Fs024-123)有与其他痘病毒同源的保守序列,编码病毒复制所需的蛋白,其功能主要是负责病毒的转录,修饰RNA、病毒DNA的复制以及在胞内组装成熟,在胞外被蛋白膜包裹成成熟的病毒粒子。羊痘病毒DNA的左侧和右侧10、27kb的基因结构中包含重要的编码功能的基因序列。两端基因序列(ORFs001-23和ORFs124-156)包括1个基因家族(由8个基因组成)及其他与病毒修饰或逃避宿主免疫识别和反应相关的基因,负责编码胞质分裂丝蛋白、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EGF-likeprotein)、PKR阻遏蛋白、G2蛋白二联趋化因子受体等,

8、还有痘病毒所特有的致病基因和选择宿主范围基因。痘病毒基因组的末端有发夹环结构,这一序列的A+T约为75%,额外的末端重复序列和发夹环结构至少有200bp。SPPV和GTPV基因组存在一些差异,如末端的ITRs,在SPPV为2213~2349bp,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