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楼吴简所见“真吏”试探

走马楼吴简所见“真吏”试探

ID:10533419

大小:5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走马楼吴简所见“真吏”试探  _第1页
走马楼吴简所见“真吏”试探  _第2页
走马楼吴简所见“真吏”试探  _第3页
走马楼吴简所见“真吏”试探  _第4页
资源描述:

《走马楼吴简所见“真吏”试探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走马楼吴简所见“真吏”试探走马楼吴简中屡见“户人”籍中注有“真吏”字样,似乎值得注意:14-9156:宜阳里户人公乘陈颜年五十六真吏14-9159:颜从兄奇年八十二刑左手盲左目14-9073:颜妻大女妾年四十14-9058:颜小妻大女陵年卅六14-9084:颜子男佑年卅一真吏14-9059:颜户下奴宋年十七14-9075:颜户下婢汝年四十八苦腹心病14-9036:颜户下婢绵年十七14-9109:右颜家口食十六人訾二百[①]以上为陈颜一家部分成员情况。另外又如许绍家:14-9129:宜阳里户人公乘许绍年卅五真吏14-9167:绍子女婢年十二14-8975:绍户下

2、婢双年十五苦腹心病14-8906:绍户下奴鼠年十四聋病14-8897:右绍家口食十一人訾五十[②]关于真吏,《长沙走马楼简牍整理的新收获》[③]及《走马楼吴简整理的新进展》二文皆只引用相关简文而未加以说明。高敏先生则以为“真吏”属于一种“吏户”,不过并未说明具体理由。此外尚未见有学者作深入探讨。文献中偶见“真吏”连用,如:初,更始遣尚书令谢躬率六将军攻王郎,不能下。会光武至,共定邯郸,而躬裨将虏掠不相承禀,光武深忌之。虽俱在邯郸,遂分城而处,然每有以慰安之。躬勤于职事,光武常称曰“谢尚书真吏也”,故不自疑。[④]谢躬忠于吏职,光武帝故得有“真吏也”之赞,此处,

3、“真吏”虽连用而实际并非构成一词,或大致可以译为“真正的”吏,不过其实际意思则应为“合格、称职”的吏。显然,这与简中所见明显是标明户主身份的“真吏”含义并不相同。或许我们需要从另外的角度对此加以探讨。我们再看下面这些简,其记载的是夏隆家的情况:14-9090:宜阳里户人公乘夏隆年四十一真吏14-9165:隆子男帛年十一14-9213:帛男弟燥年八岁14-9217:燥男弟得年六岁14-9092:隆户下奴成年四十二14-9013:隆户下婢谨年十三雀两足14-9324:右隆家口食九人訾一百[⑤]很重要的是,“夏隆”文献有记载,而一向被研究者忽视。《太平御览》“帆”条

4、引《长沙耆旧传》称:夏隆仕郡时,潘浚为南征,太守遣隆修书致礼。浚飞帆中流,力所不及。隆乃于岸边拔刀大呼,指浚为贼,因此被收。浚奇其以权变,自通解缚,赐以酒食。[⑥]这两个“夏隆”当系一人。第一,从籍贯看。《长沙耆旧传》,当即《隋书·经籍志》著录之《长沙耆旧传赞》三卷,晋临川王郎中刘彧撰[⑦],所记载的当系晋以前长沙郡有一定影响的人物。那么简中所记“夏隆”与此“夏隆”皆系长沙人氏。第二,从生活时代看。潘浚,《吴书》有传:潘浚字承明,武陵汉寿人也……孙权杀关羽,并荆土,拜浚辅军中郎将,授以兵。迁奋威将军,封常迁亭侯。权称尊号,拜为少府,进封刘阳侯,迁太常。五溪蛮夷

5、叛乱盘结,权假浚节,督诸军讨之。信赏必行,法不可干,斩首获生,盖以万数,自是群蛮衰弱,一方宁静。[⑧]《长沙耆旧传》“潘浚为南征”即潘浚“假节督诸军”征讨五溪蛮事,事在黄龙三年(231年)[⑨]。五溪蛮又称武陵蛮,武陵郡在长沙以南,更在时为孙吴都城的武昌之南,长沙为讨伐武陵蛮要道,故潘浚与夏隆有会面机会。则此夏隆生活在孙权统治初期。而我们知道,走马楼吴简的年代,以嘉禾年间为主,“最早为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最晚为嘉禾六年(237年)”[⑩],可见吴简中“夏隆”生活年代与文献中之“夏隆”相重合。第三,从身份上看。简中“夏隆”是一种吏——“真吏”;而文献所记“

6、夏隆”“仕郡”,当是太守下属官吏,亦为一种“吏”,二者身份一致。因此,应当可以肯定《长沙耆旧传》中所载与吴简所记“夏隆”正是同一人。那么,我们或可以在此基础上对“真吏”进行分析。夏隆“仕郡”,于户籍简上注明的身份则是“真吏”,似可以认为夏隆因为“仕郡”,故具有了“真吏”这种身份。那么,“仕郡”所指则是解决真吏问题的关键。“仕郡”连用汉魏文献习见,如《三国志》载: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仕郡计吏、州别驾。[11]吕凯字季平,永昌不韦人也。仕郡五官掾功曹。[12]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少孤,与母居。好郑氏学。仕郡上计掾,州辟为从事。[13]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

7、人也。少好学,仕郡奏曹史。[14]然公族子弟及吴四姓多出仕郡,郡吏常以千数,(朱)治率数年一遣诣王府,所遣数百人,每岁时献御,(孙)权答报过厚。[15]《后汉书》中此语更为常见,计出现20余次,姑列几条:周章子次叔,南阳随人也。初仕郡为功曹。[16]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上也。其先三世为郡吏,并伏节死难。尝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17]周防字伟公,汝南汝阳人也……防年十六,仕郡小吏。世祖巡狩汝南,召掾史试经,防尤能诵读,拜为守丞。防以未冠,谒去。[18]很明显,汉魏时以任职为郡守佐官、属官如功曹、主簿、计吏等诸曹掾史统称为“仕郡”。由此而言,“真吏”很可能即是

8、孙吴政府对担任州郡所属诸曹掾史者的身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