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立湖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

论建立湖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

ID:10542344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论建立湖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  _第1页
论建立湖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  _第2页
论建立湖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  _第3页
论建立湖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  _第4页
论建立湖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  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建立湖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建立湖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摘要:湖北与东部地区及湖北内部各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面对区域间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均呈扩大的态势。作者对其成因从理论上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湖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  关键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部崛起。随着“五个统筹发展”战略的提出和中部崛起战略的不断深化,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部与东部的差距急剧扩大,东部GDP与中部之比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1.4:1扩大到目前的2.7:1;中部六省每平方公里创造的GDP仅为长江三角洲的1/8,珠江三

2、角洲的1/10。有专家预言,如不采用有效措施,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很可能出现“东部大冒尖,西部小冒尖,中部成塌陷”的格局。而作为中部地区的“领头羊”-——湖北,也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发展差距,如武汉、襄樊和神龙架林区1986年的人均GDP武汉为3029元、襄樊为1223元、神龙架林区为406元;到了2002年,武汉为19434元、襄樊为7908元、神龙架林区为4468元;就湖北各区域板块经济来讲,以武汉为核心的“8+1”武汉城市圈以占全省33%的国土面积、50.4%的人口,2002年提供了全省59.1%的国内生产总值、

3、53.1%的地方财政收入、57.2%的固定资产投资、61.8%的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我省人口、产业、城市最为密集的地区,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0],而鄂西为陕、湘、渝、鄂五省交汇的地方,包括十堰、神农架林区、宜昌、恩施自治州四市州区,所辖29个县市区,人口1100多万。国土面积72800平方公里。既乘不上快速发展的东部地区的“东风”,除恩施外也赶不上西部开发的末班车,就连中部武汉城市群也搭不上界。由于大山阻隔,水陆交通不能深入腹地,通讯发展缓慢,贫困人口多居住在生存环境极其困难的深山远山,需要生态移民。据不完全统

4、计,其现有绝对贫困人口近百万,湖北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在此。退耕还林涉及人口就达323多万,需生态移民近70万人。由此可见,同样呈现出湖北各州市地区之间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扩大的趋势。一、对湖北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成因的理论分析造成这种不平衡发展结果可能是一种基于资源禀赋基础上的自然演变的结果,也可能是某种阶段性战略需要的人为选择的结果。但除了这些起始原因外,布莱恩·阿瑟提出的自增强机制这个因素同样也对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维持和强化起着重要的影响。按照其观点,在边际报酬递增的假设下,经济系统中能够产生一种局部正反馈的自

5、增强机制:即一个经济系统可能由于路径依赖,而进入一种均衡状态,这种均衡状态不一定是最有效率的,但这种均衡一旦形成,就会不断地重复选择下去,从而形成一种选择定势,把系统锁定在这样一种均衡状态。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区域经济发展总是一个从不平衡向协调平衡转移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从低效率均衡向高效率均衡演变的过程,但是在被锁定的状态下,系统本身就很难挣脱“选择定势”,而只能在原有的轨迹上继续前进。就像中国东西部、湖北省的各区域那样,尽管各个区域都在发展,但它们之间的差距却在变大。按照自增强理论的说法,在系统被锁定的情况

6、下,市场已经失去作用,至少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使得系统从这种被锁定的状态中退出来。这就意味着需要进行区域经济的协调,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而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各个区域政府的自协调行为是遵循着“经济人”假设的逻辑路径的,即:动机是自利的,行为是理性的,自身利益是最大化的。因此,选择合作,就意味着各个区域在自身的发展中主动寻求与其他区域的匹配、在与其他区域的匹配中求得自身的发展,发挥优势,使得区域间经济一体化的程度提高、依赖性增强,并且在整体布局上形成较明显的层次搭配和阶梯结构。然而,由于先决条件的不对称

7、,即使合作的利益大于不合作的利益,并不意味着增加的利益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是均等分配的。从发展路径来看,这种战略选择不仅无法改变区域之间原有的结构和排序,而且会拉大他们之间的差距,形成一种典型的“马太效应”现象,造成一种在更为广泛意义上的资源非优化配置。选择不合作,就意味着各个区域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完全是一种为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竞争关系。在这种非合作博弈关系中,区域之间、同一区域内部不同的行政区域之间,呈现出一种多极竞争的诸侯经济格局。其战略选择主要是基于能力而不是资源,二元结构下的产业梯度转移可能被切断,这有

8、助于系统挣脱锁定状态、改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原有排序、缩小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但却降低了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相关度和依存度,造成在战略选择上的雷同、在产业结构上的趋同、削弱了基于相对优势的分工协作所带来的整体利益。也正是如此,同样造成了湖北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在不断扩大,区域结构趋同现象严重,经济增长主要靠少数大中城市和大型企业支撑。据估计,全省地区工业结构相似率高达9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