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s技术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以祁连山黑河源区为例学位论文 .doc

基于3s技术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以祁连山黑河源区为例学位论文 .doc

ID:10548672

大小:1.94 MB

页数:124页

时间:2018-07-07

基于3s技术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以祁连山黑河源区为例学位论文  .doc_第1页
基于3s技术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以祁连山黑河源区为例学位论文  .doc_第2页
基于3s技术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以祁连山黑河源区为例学位论文  .doc_第3页
基于3s技术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以祁连山黑河源区为例学位论文  .doc_第4页
基于3s技术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以祁连山黑河源区为例学位论文  .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3s技术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以祁连山黑河源区为例学位论文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3S技术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以祁连山黑河源区为例摘要湿地生态健康评价是是对湿地生态系统所处状态的一种综合性评价。通过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能够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状况、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压力以及湿地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反应,从而为制定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祁连山被誉为河西走廊的“天然水库”,该区黑河源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奠定了它成为黑河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特殊地位。同时,它又作为青藏高原地区典型的湿地生态景观区域,是青藏高原地区湿地景观的缩影,因此分析和研究祁连山黑河源区湿地现状及其动态变化规律、对湿地生态系统

2、进行健康评价,这对研究整个黑河流域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3S技术为手段,利用1999年、2006年和2009年TM遥感数据,建立解译标志,配以野外调查,提取各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及景观信息,从斑块类型水平指数和景观类型水平指数两个方面对青海祁连山黑河源区湿地景观的时空格局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根据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评价原则,选取PSR模型,结合数理统计和数学模型方法,获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所需的各种指标因子,采用相对综合评价方法,对祁连山黑河源地区1999—2009年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得出如下结果:(1)从1999—2009

3、年研究区内的斑块数(NP)从591个增加到710个,10年来祁连山黑河源区湿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在增加;1999年和2009年的景观形状指数分别是:3.07%和3.28%,景观形状指数变大,说明景观斑块的形状不规则,易受到人类活动、自然条件的影响;从1999—2009年整个景观平均斑块分维数的值从1.21%减少到1.16%,说明本研究区的景观斑块形状趋于规则化;修正多样性指数从1999年的0.73%增大到2009年的0.9%,反映研究区内整个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在增加。(2)1999—2006年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指数(CEI)为0.47;2006年

4、—2009年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指数(CEI)为0.6。1999年—2006年祁连山黑河源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分级为Ⅲ级(0.4~0.6),生态结构比较合理,I系统尚稳定,外界压力较大,接近生态阈值,但敏感地带较多,己有少量的生态异常出现,可发挥基本的生态功能,生态系统可维持应迅速,可持续;2006—2009年祁连山黑河源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分级为Ⅱ级(0.6~0.8),生态系统结构合理、格局尚完整,系统活力较强,外界较小,无生态异常,生态系统生态功能较完善,系统尚稳定。由此可以看出2003年祁连山建立自然保护区,人类加以合理管理以后,湿地生态

5、系统健康状况有转好的趋势,因此应加以不断保护和合理利用,使得祁连山黑河源区湿地这一重要的“地球之肾”,在维持母亲河黄河的生态安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维护藏区社会稳定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最后根据1999年—2006年,2006年—2009年的湿地生态系统评价结果,对祁连山黑河源区湿地保护提出建议。关键词:祁连山黑河源区,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PSR模型IIAssessmentonWetlandEcosystemBasedon3SImage--TakingtheHeiheRiveSourceQilianMountainsasanExampl

6、eAbstractWetlandecologicalhealthevaluationofwetlandecosystemisinonekindofcomprehensiveevaluationofstate.Throughthewetlandecosystemhealthassessment,canunderstandwetlandecologicalsystemstructureandfunctioncondition,wetlandecologicalsystempressureandwetlandecologicalsystemproduces

7、reaction,soastoformulatewetlandecosystemprotectionandrecoverymeasuresprovidethescientificbasis.Qilianmountainswasknownasthe"naturalreservoirhexicorridorofthesourceareainheihe,"specialgeographicposition,andlaiditinheihewaterconservationandbecomethespecialpositionoftheecosystemfu

8、nctionarea.Atthesametime,itastheqinghai-tibetplateaur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