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云杉落针病发病因素及防治方法的论文

影响云杉落针病发病因素及防治方法的论文

ID:10555252

大小:5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影响云杉落针病发病因素及防治方法的论文_第1页
影响云杉落针病发病因素及防治方法的论文_第2页
影响云杉落针病发病因素及防治方法的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影响云杉落针病发病因素及防治方法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影响云杉落针病发病因素及防治方法的论文摘 要人们对植物病害的判断首先是从症状开始,通过症状给人感性认识,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对病原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进而研究规律、特性、防治技术等等,笔者对云杉落针病的发病因素和防治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云杉落针病;原因;防治方法  影响云杉落针病(发病程度的因素有很多,有生态因子、生物因子、气象因子,以及人们的经营活动,均可对该病的发生起作用,如果对每个因子都加以限制,来控制病害的发生,实施起来就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做到,所以了解每个生态因子和生产经营环节对该病

2、的影响程度,找出影响该病的主要因子,对于指导营林生产、森林经营是很有应用价值的。  1调查方法  在普遍发病的林分,依据不同的立地条件、不同的林分因子、不同的发病等级(分级标准见表1)设立标准地,同一条件下设多次重复,共设标准地45块。每块标准地里标准树均在150株以上.在此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地形确定标准地面积,大小不等。在样地内分别调查记载树木的发病等级、林龄、密度、郁闭度、坡向、海拔、坡度等因子,其中林龄通过造林档案查定,密度以标准地株数推算每公顷株数,郁闭度用压线法,海拔高度用海拔仪测定,坡度用罗盘仪测定

3、。  2分析  发病程度与因子调查结果见表2。根据数量化i和多元线性回归的要求,因变量选择为云杉落针病感指数y,自变量选择坡向、林龄、密度、郁闭度、海拔、坡度。  1)数量化i分析。.把坡向划分为三个类目,经计算机处理各项目的得分值、偏相关系数,以及模型的方差。剩余方差、复相关系数:  c0=-87.898,c11=6.194,c12=1.474,c13=0,c2=2.664,c3=0.008,c4=42.024,c5=0.010,c6=0.167。  由此得数学模型:  yi=6.914x11+1.474x1

4、2+2.664x2+0.008x3+42.024x4+0.01x5+0.167x6-87.898(1)  r=0.8186(>r0.01=0.254),模型达到极显著水平,模型有一定可靠性。  各项目的偏相关系数为:r(x1)=0.1367,r(x2)=0.3858,r(x3)=0.2659,r(x4)=0.3153,r(x5)=0.1240,r(x6)=0.0696。  由此表明,影响该病发病程度的因子依次为林龄、郁闭度、密度、坡向、海拔、坡度;林龄、郁闭度、密度影响大,坡度的影响微小。  2)多元性回

5、归分析。为了进一行分析和验证用数量化i分析的正确性,同时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由此建立数学模型  yi=3.180x1+2.664x2+0.008x3+41.875x4+0.010x5+0.186x6-78.941(2)  r=0.81816(>r0.01=0.254),回规模型达到极显著水平,模型有一定可靠性。  各项目的偏相关系数为:r(x1)=0.1278,r(x2)=0.383,r(x3)=0.2665,r(x4)=0.3123,r(x5)=0.1213,r(x6)=0.0765。  由以上看出

6、,分析的结果与数量化i分析的基本一致,仅是偏相关系数略小问题,影响该病程度的因子从大到小依次为:林龄、郁闭度、密度、坡向、海拔、坡度。林龄、郁闭度、密度三者贡献大,且差异不大,坡向、海拔贡献一般,坡度贡献微小。  3选择防治方法、药剂使用浓度及防治次数  防治方法、药剂种类、使用浓度的不同,防治效果也就不同,在防治中,选择防治方法、药剂种类、使用浓度、防治次数等,是达到理想防治效果的关键。  1)防治方法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在树高超过2m,郁闭度0.7以上,林龄达到两年以上时,宜采用林木间伐加烟剂防治的方法或单

7、一用烟剂防治;在树高超过2m、郁闭度0.7以上,但林龄又未达到间伐条件时,宜采用抚育卫生伐,加烟剂防治或单一烟剂防治;在树苗低于2m、郁闭度小于0.7的小幼林时,宜采用幼林综合防治法或单一用药剂喷雾和喷粉的方法。  2)药剂种类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在采用烟剂防治时,安林i、ii。杀菌烟剂的两次防治效果均达到84%以上,从目前看,选择安林ii烟剂为好;在采用喷雾方法防治时,百菌清防治效果在95.7%以上,多菌灵防治效果在94.8%以上,甲基托布津防治效果仅在90%,代森锌防治效果在86.4%以上,因此,首先应采用

8、百菌清,而后依次选用用多茵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锌,生产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使用;在采用喷粉方法防治时,百菌清、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锌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9.4%、84.2%、80.2%、75.8%,因此应首选多苗灵,而后依次选甲基托布津、百茵消、代森锌,生产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使用。  3)农药使用浓度和施药次数的选择。根据研究结果看,采用烟剂防治,以每公顷15kg为宜,防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